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博士沈阳行”强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

2023-05-29 14:15:24大公网 作者:于珈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距离感受“中国歼击机摇篮”中航工业沈飞的航空报国情怀,聆听“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在沈阳诞生的科技报国成果,亲身体会这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蝶变……在5月26日、27日此间举行的“博士沈阳行”活动上,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人次高层次人才参与了与这里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洽谈,3249份博士简历投向沈飞、三一重工、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单位,达成签约意向326个,会议成果远超预期。在历时2天多的洽谈、参访活动中,青年博士们感受到这里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辽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中)与参加活动的青年博士自拍合照。(记者 于珈琳 摄)

  海外博士冀留沈寻机会

  正在韩国延世大学就读的工业工程专业中国博士生李花是通过“博士沈阳行”活动开始了解这里对于高端人才落户、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政策的。特别是这里深厚的工业底蕴成为吸引她的重要因素,“从落地沈阳后就感受到这里引进人才的真情实意,我能感觉得到。”她表示,在政策合适的情况下肯定会考虑留在沈阳发展,“我意向的企业是沈阳新松机器人,也很期待在这里的行程。”在26日活动启动后,李花和此次来沈阳的千余名博士共同参观了沈阳新松机器人、宝马铁西工厂、中德园国际企业创新孵化中心等企业单位。

  本次以“沈阳未来、因你而来”为主题的招才引智活动是沈阳市实施“兴沈英才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沈阳为此行的海内外博士提供了187家企事业单位的近2200个优质岗位,其中驻沈高校、科研院所需求岗位达1329个。

沈阳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兴沈英才计划”。(记者 于珈琳 摄)

  广阔的就业前景吸引了不少海外博士前来,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法哈尔就是通过这个活动第一次来到沈阳。目前是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的法哈尔表示,沈阳有非常优秀的高校资源,这也是吸引他北上寻觅就业机会的重要原因。“东北大学、沈阳大学、辽宁大学,这些都是我比较有意向的高校。”他表示,这里国际化大都市、青年友好的城市氛围和环境也十分吸引人,能感受到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而且我很喜欢这里四季分明的气候。”一位同样来自巴基斯坦的江苏大学博士生同时对沈阳的高校资源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沈阳拥有众多高校资源和广阔的高校就业前景,他希望这次能够寻觅到合适的机会留在沈阳。

  据悉,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国32个地区的千余名博士,其中北京来沈博士286人,广东来沈博士75人,上海来沈博士66人,吉林省来沈博士52人,江苏来沈博士47人,海外博士14人。

  沈阳邀各方才俊共享蓄势腾飞之势

  市委书记接机、超百万元购房补贴、“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沈阳用最高规格的礼仪和诚意迎接来自海内外的众多青年人才。在26日举行的”博士沈阳行”活动启动仪式上,辽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表示,沈阳是一座创造过无数辉煌的英雄之城、肩负着国家战略的奋斗之城、充满机遇与梦想的希望之城。当前,沈阳战略机遇叠加、发展潜力巨大,已经进入了蓄势腾飞的新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各方才俊,与我们一道不辱使命、不负时代,推动沈阳重振雄风、重塑辉煌。

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法哈尔(右)与同窗参加“博士沈阳行”,冀寻找高校就业机会。(记者 于珈琳 摄)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分党组书记毛志远、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克明分别发言。毛志远在仪式上介绍了中科院的优势就业前景,“如果你希望在8米级盾构机主轴承、先进核用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高端材料领域展现实力,或者你的志向在类生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航天领域,抑或你渴望建设美丽家园——在“双碳”领域、黑土地保护、生态文明保护上有所作为,又或者你希望在国防军工领域建功立业,欢迎博士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中科院金属所、沈阳生态所、沈阳自动化所以及沈阳计算公司、沈阳科仪公司、新松机器人公司等单位。”李克明则具体介绍了近年来沈飞的人才激励政策,他表示沈飞通过采用协议工资制,提供一次性安家费,推进建立博士创新工作室,直聘博士为技术专家,协助解决配偶及子女安排等举措,全方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

  就在最近,沈阳推出了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8条重点产业链,未来三年重点引育2000名高层次人才和150个高水平人才团队。其中在“兴沈英才计划”中,沈阳计划每年拿出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保障人才事业发展,同时聚焦海外人才、青年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分别出台政策。积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扩大用人自主权限,破除人才流动壁垒等举措,探索“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