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活力“新一站”|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 “科创+产业”双向发力

2023-06-01 14:06:32大公网 作者:赵臣 张玲杰 赵旭 张敏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月31日,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并同步启用科创大厦、数字科技产业园三个科创载体和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6.4万平方米,首批41个科创项目和服务单位集中签约入驻,“科创+产业”助推新站高新区科创载体阵容持续壮大、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赵臣摄)

  三园同开 集聚发展新动能

  活动现场,位于文忠路与魏武路交口,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继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入驻后,少荃湖科创中心聚焦“三基地两平台”建设,重点围绕电磁兼容、无人驾驶等方向,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目前苏东林院士的电磁安全以及无人驾驶、集成电路等团队落地,签约落户长鹰恒容、踏歌智行等8个科创项目,赋能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距离少荃湖科创中心4公里外,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亦启用开园。依托科创大厦平台载体,重点布局微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招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创企业,目前,已入驻为国半导体、沃能新能源、芯泽科技等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力量”。

  而空间错落有致、整体风格颇具设计感,位于皇藏峪路与珍珠路交口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已签约入驻明峰医疗、安杰莱康复机器人等项目。该产业园定位打造数字赋能产业的智造新高地,重点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数据通讯、物联网等产业项目,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高能级的科创载体和园区,是激活创新策源力的关键。新站高新区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国有优质创新载体和特色园区,并在园区内部和周边中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相关配套,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卫东介绍该区科创发展情况。(张敏摄)

  六大行动 构建科创大体系

  揭牌启动仪式上,新站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聚焦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优质孵化运营机构等领域,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力度,建设形成全域科创发展格局。

  重点聚焦“一核+三带+五园+六大集群”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量质齐升、高能级研发平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攻坚、创新生态营造、人才集聚提升等“六大行动”,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链和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少荃湖科创走廊。计划到2027年,该区打造安徽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120个,新型研发机构超过10家,科创孵化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一核”即少荃湖科创中心。这里拥有城湖共生的生态本底,纵深开阔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周边的配套资源,通过谋划布局、高标准建设孵化园区、总部经济、人才公寓、酒店等设施,辐射带动科创要素聚集,打造成为全区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地。

  “星光大道”魏武路横贯东西,路畅业兴,已形成以京东方、维信诺、清溢光电等产业项目,“地缘相近”“业缘相融”,也为“产学研”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未来,道路沿线将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园、中国芯视界和中小企业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引育微显示、高端装备等科技型企业入驻,打造“魏武路新芯产业科创带”。

  连接南北的文忠路,沿线分布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教基地资源,同时合肥智慧产业园、峰创慧谷、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既成,面积超80万平方米,下一步将围绕“文忠路产教融合科创带”,吸引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入驻。

  新海大道连接七里塘和瑶海社区两大成熟片区,此次将结合该区腾笼换鸟攻坚行动,规划建设方桥国际软件园、文化创意园等,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区,塑造“新海大道转型升级科创带”新形象。

  新站高新区扎实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式建设和重点产业园区提升式发展,规划打造视创产业园、数字科技园、智慧产业园、声谷信创产业园、东湖现代科技创业园等五大科创园区。在现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基础上,招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企业,重点布局大健康、智能制造、未来技术产业,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

距离少荃湖科创中心4公里外的科创大厦亦启用开园。(张敏摄)

  协同发力 重塑发展新格局

  作为“芯”“屏”产业发源地,新站高新区秉持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新兴产业基础扎实,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对青年人才有着天然吸引力。

  从“一张床”到“一套房”,再到“一个家”,新站高新区在引进各类创新科技项目中,拓展园区人才就业新空间,持续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投入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助力“双招双引”,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推动更多“0到1”的原创性成果,在新站转化为“1到N”的产业化成效。

  今年以来,新站高新区陆续出台系列优质中小型企业梯度培育方案、高企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持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机制,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

  5月18日,新站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建设迎来“大手笔”: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母基金正式发布。母基金将重点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项目落户扎根,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母子基金合计撬动500亿元总基金规模,形成基金促进产业、产业反哺基金的良性循环。

  近期,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23年国际显示周上,新型显示企业代表维信诺展示了ViP技术等三大创新成果,弯折半径仅2mm的柔性折叠创新终端首次亮相,标志着维信诺无精密金属掩膜板RGB自对位像素化技术再一次进阶。为满足AMOLED中大尺寸市场快速上涨的需求,合肥维信诺产业化基地已建设ViP技术批量生产线,量产在即。

  聚资本之力,为产业赋能。短短半个月内,“颀中科技”“晶合集成”先后鸣锣上市,“晶合集成”创下安徽省历史规模最大的IPO,“新站企业”频现高光时刻,资本市场的“新站板块”接连上新,聚企成链充分展现了产业实力和发展活力。

  从育小育早到串珠成链,从搭建平台到赋能产业,从投石问路到掷地有声……新站高新区将牢固树立科技即产业理念,聚焦“高”和“新”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全周期的“基金丛林”,不断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释放更强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新区。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