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幕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幕式精彩演出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立足“戏曲嘉年华”定位,坚持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围绕“山水大戏 园博有约”主题,本届戏曲文化周于9月28日至10月4日期间推出梨园精品、梨园荟萃、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由“经典永续·开(闭)幕式”“大咖云集·名团名剧名家”“文化沙龙·国际学术活动”“戏韵园林·地方园地方戏”“武林戏台·戏曲票友大赛”、“薪火相传·校园戏曲展演”“潮玩戏曲·跨界破圈演绎”、“国风雅韵·戏曲行业交易会”“好戏好味·戏趣梨园市集”“戏炫生活·戏曲惠民进万家”十大主题活动组成。市民和游客朋友可以欣赏到众多名家精品,特别是20个省区市近50个优秀院团院校带来的120余场“拿手戏”。此外,还有人气之星评选、戏曲票友大赛、学术沙龙、跨界互动体验等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北京园博园变身为戏曲百花园,让每一位入园游客都能沉浸式感受到戏曲文化魅力。
开幕大戏展名团精品
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的精彩演出
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举行的“开幕大戏”,分为“粉墨氍毹情”“梨园共婵娟”“盛世谱华章”三个篇章,老中青三代戏曲名家轮番登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等在京各大院团,也带来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青海平弦戏、陇剧、豫剧、琼剧、秦腔、越剧、蒲剧、花鼓戏、黄梅戏等曲目串烧,让戏迷朋友们充分领略全国各代表性地方剧种的风采。
戏曲名家上演“大师课”
人们常说,听戏听腔,看戏看角。如果您想欣赏经典曲目,或者同名家“零距离”接触,那可千万别错过戏曲文化周精彩活动。
本届戏曲文化周上,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戏曲名家,将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为观众开启戏曲“大师课”。一批戏曲专业人士则将在学术沙龙论坛等活动中,围绕“传承戏曲文化加强创新转化”“戏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中国戏曲中的美学追求”等主题展开广泛交流,让观众沉浸式领略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充分利用首都演艺资源,落实打造“演艺之都”工作要求,联动山东郯城、福建厦门等戏曲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置分会场,多点联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共享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山水之间观梨园荟萃
我们常在戏曲中读到历史文脉,感受到民族精神,更能深深体味到其中寄寓的乡情乡趣。本届戏曲文化周,来自全国各地的剧团依托园博园中各地方展园的园林山水,以吕剧、晋剧、川剧、沪剧、楚剧、陇剧等地方特色剧种,以及海城喇叭戏、鲁南五大调、内蒙古二人台、汉调桄桄、落子、西秦戏、打城戏、柳琴戏等稀有剧种等各具特色的形式演绎经典戏曲故事,与观众近距离互动。
北京京剧院结合闽园红砖大厝、曲径通幽的园林建筑特点,精心创排的实景演出版《三国演义》,每天都会以不同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三国故事,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在忆江南园,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以《女驸马·状元府》《夫妻观灯》《砂子岗》等节目,唱出黄梅戏韵。晋中园里,山西省晋剧院的晋剧《吃盒子》《渭水河》等曲目,会让人感觉到山西戏曲别样的婉转与圆润。
北京京剧院在北京园博园的闽园中上演精彩演出
对戏曲票友而言,本届戏曲文化周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展示舞台。参加本届戏曲周票友大赛的获奖选手代表、学生戏曲社团、网络戏曲达人等将呈现多场精彩节目。据了解,本届戏曲文化周戏曲票友大赛,首次实现“零门槛”开放,参赛选手不限地区、不限国籍、不限剧种、不限行当,均可报名。据统计,本次活动中,少儿选手占选手总数的46%,涉及20个剧种,成为本届票友大赛一大亮点,显示戏曲艺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全民参与享梨园之乐
戏曲发展离不开观众。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实现观众年轻化,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蓄足内生动力。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戏曲,本届戏曲文化周精心设计了多种戏曲“打开方式”,希望能以更加亲民的形式,进一步打破传统戏曲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壁垒,实现“破圈”。
在斑斓秋色中漫步北京园博园,伴着悠扬婉转的唱腔移步换景,探索“园博十年,家乡百戏”地方园唱地方戏的浪漫与多彩,连身边走过的工作人员也身着戏曲元素服饰……处处装点的戏曲风,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入园即入戏”,成为“戏中人”。
据介绍,本届戏曲文化周期间还有丰富的“戏曲+潮玩”活动,让戏曲为普通观众按下“欢乐键”。耍叉、踢枪等一系列武戏将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活,让观众一饱眼福。以经典唱段《铡美案》《定军山》《穆桂英挂帅》等戏曲包装的“快闪”,则会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戏曲之美。同时,还首次推出《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园活动,通过“沉浸体验+剧情推理+戏曲演绎”的娱乐项目,借助时下火爆的推理类社交游戏,“圈粉”青年观众。还有处处独具匠心的戏曲时尚秀场,知名歌手、戏曲名家、网络达人联手献上的国风现场音乐会,戏曲剧本杀、沉浸式游园……年轻化的娱乐方式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让戏曲实力“破圈”,更显“潮”滋味。
传承发展筑梨园明天
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在于基层群众。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周举办地,丰台区戏曲资源丰富、人才聚集,汇聚了北京市主要戏曲院团和多家戏曲相关文化企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类群众性戏曲活动非常活跃。
近年来,丰台区以中国戏曲文化周为平台,整合戏曲资源,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涵养戏曲生态,让基层的戏曲文化“阵地”更加牢固。针对青少年,开展“嬉戏亲子剧场”原创戏曲儿童剧《三打白骨精》《东海寻宝》等演出;针对高校,举办“传戏”行家传习班,邀请戏曲名家对大学社团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培养戏曲“新生力量”。依托“小戏台”项目,鼓励辖区戏迷票友在社区、公园“嗨戏”千余场;打造戏曲特色“升级版”街区,将“穆桂英挂帅”“林冲夜奔”等戏曲场景融入3D墙画,装点街巷;在丰台区文化馆、各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周末场演出”,京剧、北京曲剧、河北梆子、昆曲、曲艺等轮番上演,将戏曲艺术送到市民家门口。
古老的戏曲艺术要在当代获得更好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群众参与。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戏曲文化周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举办演出、论坛等活动2200余场,吸引游客约85万人。今年,在办好主场活动的基础上,将紧紧围绕“大戏看北京”任务和“演艺新空间”建设,在北京园博园、市内外专业剧场以及学校、街镇等地,组织开展戏曲进社区、戏曲进学校、戏曲进军营等一系列经典剧目展演,以及戏曲专家“传戏”教学活动等,以高质量戏曲文化供给提升广大市民的戏曲文化体验感,提高票友群体的戏曲艺术水平,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未来,将不断总结经验,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共同擦亮“中国戏曲文化周”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