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人世间》:文学作品反映个体命运沉浮与历史巨变

2022-03-01 15:55:16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王怡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故事背后,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在碎片化阅读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当下,文学具有怎样的价值?文学与时代和社会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文学作品反映人物命运沉浮

  “时代的特征主要由人的生存特征来体现的。倘要写出时代的特征的演变,则必较多地来写人的命运的沉浮。那么《人世间》不可能不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忆《人世间》的创作心路时,梁晓声这样说。当动笔写作《人世间》时,对于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文学的意义,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既要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要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在这里,现实主义不是一个与浪漫主义相对应的创作方法概念,而更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精神追求。

  梁晓声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密切关注、深入思考并总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梁晓声的小说里有三样东西——有历史,是当代人曾经经历、依然历历在目的当代史,是与今天的生活密切关联的现实;有生活,这种生活是与大的时代潮流相裹挟,通过对生活的描摹而得以认知社会风尚的生活;有个人命运,而这种个人命运又是一时代人的写照。

  《人世间》的粉丝们,在作者展现的人间情怀中,如同踏入时间的河流,温习历史、观照当下、瞻望未来,这也刷新了文学在新时代的存在感。梁晓声称,文学和时代、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文学生动地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体验和情感。它的节拍是与时代同步的,而不是落后于时代的。文学用情感来打动人,在打动的基础上做思想上的提升,对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文艺作品水乳交融

  在忻州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看来,梁晓声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几率很高。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今夜有暴风雪》《年轮》,到几年前的《知青》,再到今天的《人世间》,他的小说不但被影视制作人、创作者追踪关注,而且总能引来观众热议。

  “梁晓声的作品在高度和深度上有一种恰如其分的分寸感,不温不火,不急不缓,清晰而不僵硬,生动而不空灵。时代印迹、社会演进、人物命运、人性思考,各种要素妥帖地粘合为一体。因此特别容易引起影视界的关注。”阎晶明说,这些也要与主流电视剧艺术要求相匹配,即现实生活+社会变迁+时代潮流+个人命运+生活哲理+道德之善。

  “同时也要注意到,一部电视剧一旦获得成功,剧本也可以改编成为小说。”阎晶明举例说,比如2021年年初,由龙平平编剧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获得巨大成功,从党史专家到著名编剧到小说新秀,龙平平的华丽转身也颇有代表性。“这部小说同样具有深读之价值,文学界也应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他认为,在今天,科技与艺术与传播已高度融合,文学艺术的传统格局早已打破,纯文学、严肃文学、主流文学,这些概念及其内涵如何理解、界定,都需要重新考量。

  文学作品深刻反映历史巨变

  作为2022年的开年大戏,茅盾文学奖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热播,使得不少观众都是先被电视剧吸引,转而去买书。对此,阎晶明的解读是,文学为影视提供了优秀资源,影视也擦亮了文学品牌。近些年来,许多优秀文学都有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的命运。例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装台》等。科幻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崛起,也为影视艺术提供优秀的资源,如《大江大河》《流浪地球》《瑯玡榜》《甄环传》《芈月传》等。

  文学作品在当下能够出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文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有价值的。梁晓声认为,能经受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经典之作,作者都有对时代人生的深刻认识,这些精品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新时代需要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而人们在精神上丰富和充实起来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创新,所以当下对于人文价值包括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强的时代需求。(作者:米广弘、王怡婷)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