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上海朱家角 沪上威尼斯

2022-03-17 12:16:55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去过威尼斯,又来朱家角。上海朱家角,沪上威尼斯。朱家角古镇号称“上海第一大镇”。明万历年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兴盛,朱家角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镇。

  如果说以前游的古镇如小家碧玉,那么朱家角便是大家闺秀。朱家角紧靠淀山湖风景区,因着浩浩荡荡的淀山湖的滋润,水流纵横,水面宽阔,仿佛一颗被渺渺之水包围着的江南明珠。朱家角还是“沪郊的好莱坞”,《情深深雨濛濛》《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百余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

  在朱家角,走进一家餐馆,有一小花园正临着漕港河。漕港河将朱家角一分为二,放眼远望,一座五孔石拱桥横卧在潋滟水波之上,如一条彩虹,将小镇南北相连。这石拱桥完全不同于我以前游过的玲珑小桥,它又长又高,既柔美,又雄浑,气势不凡。

  “小桥流水天然景。”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喜欢朱家角,在这里建园造宅,清代学者王昶、报业巨头席子佩、御医陈莲舫……这些人文遗迹,连同朱家角的古桥古街古弄古寺,形成了“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的旅游亮点。显然,一天时间不够一一游毕,但“二园”中的课植园却是必定要去的。

  登上被誉为“沪上第一桥”的放生桥,站在桥上远望,水波澹澹,天广地宽,水的尽头,依然是水。河面上舟船往来,一片繁忙。河的两边,白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仿佛一幅水墨画卷,让人的心瞬间变得宁静而平和。

  转过放生桥,进入上海市郊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北大街,这里曾经“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仍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脚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铺。抬头一线天,古意扑面来。”这里虽名叫“大街”,却窄得只能望见一线天。街上石板路逶迤,老字号林立,红灯笼高挂。这儿的民居飞檐翘角,古朴素净,间或也有一些外表洋气、欧式风格的老房子,让北大街显得活泼而明丽。走走看看,逛的是一份闲适,一种心情。

  走得累了,便去坐船。在这水流环绕的古镇,坐船是最有趣味的,也最能领略朱家角的魅力。水面如同满月一般丰盈,视野特别开阔。阳光下,圆津禅院明亮的黄墙倒映在水中,禅意深深。船悠悠地行在水上,转过一个个水巷,两岸闲适的古镇生活在眼前徐徐展开。明镜止水,皓月禅心,红尘的一切随水波流向了远方,这是一方清澄的天地。仿佛看到,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和朋友们在这里谈诗论画、品茗赏月,悲天悯人的佛心在这里生根发芽。

  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寓意“一边课读,一边耕植”。“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家风家训。课植园俗称“马家花园”,主人马文卿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搬至无亲无故的朱家角,一定是看中了这块宝地——这儿离上海很近,又水环水绕,风光秀美,宁静恬淡,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整个庄园中西合璧,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假山区亭台楼阁,遥相呼应,小桥流水,迂回曲折。园林区古木参天,林深草密,小径幽然,桂花的香味总是粘在身边,清雅、恬淡。想象着主人一家坐在桂树下品茗,谈笑间,桂花飘落,茶香于是更醇厚了。厅堂区庭院深深,雕梁画栋,雍容华贵。阳光透过雕花落地长窗,铺在拼成各色图案的印纹水磨砖地上,绵长的岁月便在这光影中流淌。别具一格的是书城,有仿城墙、城垛。书城楼宇古色古香,楼前有一拱岸桥,栏杆装饰着翠绿琉璃瓦筒,独特又精致,上桥即可进入书城,可见主人对读书的崇尚和追求。课植园是主人游览了江南地区的园林后博采众长,历时15年才建造而成,所以精致又豪华,一步一景细细品赏,沉入其中竟忘了拍照。

  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这个气质非凡的“大家闺秀”,让见到她的人都会一见钟情。(图文:米广弘,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