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冒死”食天下第一鲜河豚

2022-04-14 17:16:56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品味“据其味消得一死”的好时节。美食家汪曾祺曾说:“江阴当长江汇入海处不远,产河豚最多,也最好。”饕餮之徒也好,生活在世俗烟火中的凡夫俗子也罢,春天吃河豚,遂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享受,成了一种时尚,亦成了绝妙的舌尖体验。

  河豚是鲜腴肥润之物,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鲜”。暮春时节,春水泛滥,河豚最为肥美。此时,若不去品尝一番河豚的美味,当真是一种遗憾。长江下游的扬中、江阴、等地盛产河豚,当地人把食河豚演绎到了极致,形成了让人惊叹的饮食文化。

  于我而言,吃河豚是一种独特的味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河豚其体较短,呈纺槌状,头腹肥大,尾部较细,腹部为乳白色,内有气囊,遇敌害时,能吸气膨胀如球,全身上下棘刺怒张,敌不敢犯。所以,河豚又名吹肚鱼、气泡鱼、鸡泡鱼等。河豚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古谚有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很多文人墨客因河豚的毒而轻易不敢尝鲜,错过了河豚美味,后来竟引为憾事,亦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河豚的美味。一年之春,我来到一家以擅烹河豚而出名的老馆,菜馆中以河豚命名的菜肴有十余种,如凉拌豚皮、河豚烧笋、红烧河豚、白煨河豚等,令人目不暇接。当时流行的吃法是“一豚三吃”,先红烧,后烧秧草,最后泡饭。

  在急不可耐的等待中,红烧河豚上桌了,躺在盆里的河豚约有半尺来长,无比肥硕。因为红烧,鱼皮形成厚厚的胶状,酱红色,甚是诱人。紧随其后的是一锅河豚鱼汤,浓浓的淡白色鱼汤,一股鲜美味顿时在鼻端升腾。闻着鱼香,口水在嘴里打转,可是由于心理作用,迟迟不敢举箸。

  为打消疑虑,总监说起了烹食河豚的方法。河豚的毒素集中在卵巢、肝、血液、皮肤等处,烹制起来有讲究,从清洗到烹饪,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完成。经过多年实践,人们在烹制河豚时,也有一套安全的手法。趁鱼鲜之时,剖腹去脏,然后加盐、矾搓去黏液,再反复冲洗,至鱼肉雪白无血丝时,即可安全食用。

  河豚肉脂肪含量极低,富含动物明胶,质感极为弹韧,夹一筷子肉放进嘴里,只觉得舌尖全是鲜美,口感柔滑,胶质的皮口感独特,嚼起来糯糯的,又有点一粒粒的小刺感,是一种极妙的体验。吃完红烧河豚,又喝起了浓白的鱼汤。雪白的鱼肉、鲜美的鱼白融合在浓稠的原汁里,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那种柔嫩的美,是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的,也是一种食河鲜的体验。我被河豚彻底折服,将鱼汤瓜分得一滴不剩,喝完之后,咂巴咂巴嘴,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河豚,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美味,让所有美食家都抵挡不住诱惑的美味。河豚也是一种有个性的美味,个性在于它的鲜美,在于它的剧毒。因为美味、剧毒,河豚成了“致命的诱惑”,引无数名人雅士竞折腰,好食者前仆后继。苏轼曾写道:“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诗人吃荔枝时,仍念念不忘河豚滋味。梅尧臣曾专门作了《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有趣的是,清人秦荣光在诗中写道:“一部肥拼一裤新,河豚出水候初春。”说的是有人喜食河豚,竟不惜典当自己的新裤子,令人忍俊不禁。

  河豚以野生更好,毒性自然也更烈,近年来,长江里早已难觅踪影,现在能吃到的只能是人工养殖的,价格也可以接受。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永恒的问题。对一切吃货,终极考验就是愿不愿以“死的觉悟”来品尝美食,而河豚就是那枚最魅惑的试金石。当下正确地吃河豚,不用“拼死”就可尽享珍馐。(文图:米广弘,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