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观大国重器“中国天眼”

2022-05-07 13:56:53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贵州风景如画、秀丽古朴,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一直以绚丽多样的喀斯特景观吸引着广大地质爱好者和观光者。平塘天坑群以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在世界地质界占据着重要的科考价值,天坑群地貌发育完整,凹陷深邃,具有险峻、壮丽、稀少、奇特、秀美的特点,被专家称为自然“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神秘的天坑群,承载着两亿多年前的古代环境,沧海桑田的变迁,隐藏着海洋变成陆地的所有秘密。浩瀚宇宙,仰望星空,究竟身处何处;无尽岁月,沧海桑田,经历多少变迁。如今,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就落成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全球的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乃至广大民众都为之神往。


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一起去少数民族聚居的多彩贵州,完成一次一生难忘的“观天探地”研学之旅!车子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周边的景物满眼的青石和灌木,偶尔有一棵松或柏树从石头缝里倔强的长出来,根部都是弯曲的,这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地貌,岩石峰丛。汽车七拐八拐,终于停下,进入核心区不准携带手机、手表、打火机等物品,将东西寄存在服务中心,过安检然后乘车到大射电观景台。摆渡车沿山路行驶二十多公里,经过半小时到达,观景台设置在大锅盖的山顶上,通过木栈道爬上山顶,向上有789道台阶,向下有765道台阶。

  到了观景台,就可以看到大射电的全貌,有30个足球场大,令人感到十分震憾。能够目睹世界第一“天眼”的真容,再累也不虚此行。俯瞰“中国天眼”,6座百米高的支撑塔耸立在群山环抱的洼坑边,银灰色“大锅”尽收眼底,再仔细看能发现跟塔尖差不多大的馈源舱,有时“悬浮”在半空中,有时停靠在锅底。

  拂晓可见云雾在“大锅”中翻滚的奇景;正午的“大锅”反射阳光有些刺眼;晚上能看到银河掠过“大锅”边的山峦,这就是天眼!此刻它静卧群山,张开镜面,呈现在眼前。没有炫耀,没有动静,连鸟雀的鸣叫都没有。手扶栏杆把视线从脚下延伸到对面山脊,震撼视听!巨大银色球面耀眼的光芒深深渗进人的心里。不看天眼遗憾,看了会更遗憾。

  大国重器“中国天眼”这一科学壮举,受到了世界科学家们的膜拜和赞扬,而这样的高端设备也不负众望,自2020年1月,运行稳定可靠,已发现200余颗脉冲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因此,中国将开启一段射电天文学的黄金时代。

  回到天文小镇,走进环幕电影院,刚落座,便熄灯。头顶上突然呈现出天体的影像,无数星球奔袭而来。影片介绍了地球和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轨迹,形象地说明了各个星球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告诫人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是很好的科教片。

  了解了天眼的作用和内涵,体会到建设者的努力和艰辛,这里还留下一串感人的故事。大窝凼的12户63位居民得知建设天眼需要搬迁,毅然支持,无私奉献。现在12户全部搬迁到克度镇,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全部脱贫向小康迈进,实现了双赢。说到天眼,不得不提南仁东,从1995年开始,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从考察、选址、建设,不畏艰难,呕心沥血,以身作则,科学布局,攻克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建成了这举世瞩目的大工程。

  天文地理自古以来就是不变的探索主题,由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到中国天眼FAST,由中上元古界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由天空到大地,人类一直探索过去与未来的奥秘,完成了一部部文旅史上的地理志。看到天眼,遥望天空。像一颗恒星,在宇宙中心,在我们头顶,昭示日月催人奋进。(米广弘 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