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夏日青城山 青得正出奇

2022-07-25 15:39:16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夏天,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名人老舍曾把青城山列作夏天住地之首选,他说:“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像音乐似的,涤清人心中的万虑。”
 

  造访青城山时,成都平原的天气已不再闷热。这时节的成都,天不热不冷,早晚穿短袖出门显凉,但白天应该正好,殊不知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原低得多。

  这时节的青城山,天不分阴晴,雨像一个捉摸不定的精灵,随时出没。你道天晴了,雨却潸然而至,你忙着打理雨衣雨伞,雨又飘然而去。放眼望去,满山皆绿,有的青翠,有的深黛,有的鲜亮,有的浓重。有的是凝滞的,那是山间的潭水;有的是轻灵的,那是奔涌的涧泉;更多的是潮水一样跌宕起伏的、在陡峰缓坡间熙攘匝密的绿植,都是让人眼里沁出清、心里滋出凉的绿,何况还有忽现忽止的雨。难怪老舍先生要把青城山列为避暑首选了,而我只好把身上的雨衣紧了紧,名曰避雨,实为抵御阵阵轻寒。

  于山前的绿潭登舟,前往隔岸的索道站。两岸青峰逼峙,重峦叠嶂,山腰上的云雾缠绕缱绻,似又永不会越界出位,一直在山腰颈脖间悠荡,像有一支无形神奇的手在指挥。山分前后,青城山的前山与后山构成青城山的全部。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拾级而上,雾气萦绕,道旁古木参天,树干遒劲沧桑,树冠依然青翠欲滴,就像老舍在《青蓉略记》中所说的“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登上高处,远观,但见岷江横陈天际,玉峰如城郭蜿蜒,如春笋矗立,点点道观如一艘艘红船,于茫茫林海间隐现、飘忽,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清爽和宁静感。

  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其又名“丈人山”。名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古代神话为“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

  青城山有一对“鸳鸯井”,泉源暗通,一方一圆,一浊一清,一温一凉。久雨不盈,长旱不涸,水线恒定,煞是怪异,井碑“鸳鸯井”三字为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张大千与青城山有缘。20世纪40年代初,为了躲避纷飞的战火,他曾住在上清宫,习静修心,作画千幅。张大千为人处世以宽广的胸怀爱万物,以宽厚感恩的心待世人。他的朋友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他重情谊,平民百姓只要喜欢他的画,向他开口,他一视同仁,不取分文。

  张大千一生作画无数,收入不菲。但奇怪的是,早年张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常常囊中羞涩,负债累累,也被朋友们戏称为“富可敌国,穷无立锥之地”,张大千的钱究竟哪儿去了?原来,他除了供养一大家人,慷慨帮助亲朋好友以外,大部分的钱都用来购买古画和古籍。晚年,张大千在台北病逝,又把自己生前留下的这些古画古籍全都捐给了海峡两岸的博物馆,就连他的住所“摩耶精舍”也一并捐赠了。于是,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富的穷人”,是一位内心清虚空灵的最富的穷人,这或许正是大师与青城山缘分之本源所在。

  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青城天下幽。青城山固然可用一个“青”字概括,若再找一字,我以为是“幽”。“幽”是因了它清和翠,清幽互表。四川若是一块玉,它便是这块玉中的翡翠,自古至今,有多少名人雅士为这方美玉所吸引。(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