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春来话风筝

2023-03-24 11:15:47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阳春时节,和风骀荡,各式各样的风筝又飘满了天空。寂寥的天空,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妩媚妖娆。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质风筝便出现了。据史书记载,墨家学说创始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见鹞鹰翱翔于天空,深受启发,便“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质鹞鹰,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



米广弘摄

  “风筝”之名,出现于唐朝。唐代晚期,有人在“鹞鹰”上加入了琴弦,飞上天空后,经风一吹,便发出了悦耳的乐音,于是人们称之为“风筝”。

  有意思的是,古人最开始制作风筝时,并非为了休闲娱乐,而是用于军事和通信。据记载,南朝时期,大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将梁武帝萧衍围困于梁都建邺,内外断绝。梁武帝命人制作风筝,系求救信于其上,乘西北风释放风筝,通知驻军在太极殿外的太子简文赶快率兵驰援。明代时,军中在风筝上拴系炸弹,以四支导火线引燃,飞入敌营炸伤敌军——这种武器叫作“神火飞鸦”。

  和平时期,风筝才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每当东风拂面之时,人们纷纷来到郊野,摇纶放线,将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风筝放飞于天空,借以怡情、休闲。古代的很多书画作品、史籍中,均有其乐融融放风筝的记载。

  从医学方面来说,放风筝不仅怡情,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此外,放风筝还可有效防治颈椎病,并对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大地回暖,呼朋引伴放风筝,看风筝徐徐而起,飞上蓝天,忽而翩翩飞舞,忽而游弋嬉戏,真是令人赏心悦目,乐而忘忧!

  当风筝遇到了曹雪芹,竟被写成了一部史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红楼梦》的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不只写书吟诗,原来还是一位做风筝的高手!他将自己数十年扎制风筝和放风筝的经验体会,写成了一本书做叫《南鹞北鸢考工志》。沙燕风筝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属曹氏风筝一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持风筝,放飞“理想”。收紧、拉线、回线、放线,一串动作让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盲目地去追求这些自由,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载下来毁了自己。

  走在碧绿的田野上,手里牵着一根长长的线,抬头仰望摇摆飘舞的风筝,整个人的身心都融入到大自然中,跟着风筝一起飞翔,神清气爽怡然自得。有时,我还跟放风筝的人比赛,看谁的风筝做得大做得好看,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远。

  人生就像放风筝,要有张有弛,有松有紧,要有不怕被狂风暴雨击落的勇气和信念。在和其他人风筝放飞之前,属同一个高度,而放飞之后要在风雨中超越对手,在超越中享受极大的乐趣,正如风筝超越云端的时刻,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文图: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