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香江风情

东方之珠的书香味道

2021-12-16 14:43:19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书店是繁华都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对香港的印象,香港对我的影响,莫过于书香。
 

  来香港时我专程拜会访书。靠着《香港旧书店地图》,“有旧书卖的地方”本书有26处,介绍了香港旧书店共15家,以及作者全景式自信的说到“涵盖香港现存旧书店绝大部分”,把它尽收我的笔底似不为过。

  读书人没有不爱逛书店的。这几年,坊间出版的与书店相关的书不在少数,我目之所及就有韦力的《书店寻访三部曲》等数百种,还不包括自己的《寻迹消失的书店》《最爱是书房书店》等。自然就爱看那一家家书店漫游历史和过去的文章书话,只是读多了这类文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要写得有趣,又写出新意,确是不容易。通读《香港旧书店地图》,了解了当下香港旧书业的书人书事,自己有一种久违的阅读快感,读书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在科技发达资讯便捷的今天,只需网上搜索,香港书店的地理方位、经营门类等信息便立等可得。我想大家之所以格外青睐那些关于陈列在书店的书,是因为希望从中读到关于书店的背后的故事。作者黄晓南就是爱书人士,曾从北到南遍访台湾旧书店写成《宝岛旧书店之旅》报告,获对外推广台湾地区的10种旅游特色线路之一,深谙读者的心理。他把香港旧书店分为“洋书宝藏”“三大老店”“中新世代”等6大门类。书中不但有与店主交流的深度,更有探店览书之趣,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免了那种泛泛而谈式的浮光掠影,抓住旧书店的每一家个性品格,写出神采最富的一面。比如,神州旧书店为内地书友仰慕已久,作者不仅用“经营最具规模,面积最大,招牌最响当当,藏书最多”等概述其貌,更是叙述了店主如何在13岁时入行旧书铺做学徒的全部经历,如何抓住时机奠定创业“神州”品牌,又如何数次辗转多地亦或搬迁挺过低谷经济,最终凭借谦逊的姿态和敏锐目光,擦亮神州旧书店的金字招牌。在这里,任何人读到的不只是一家有着创业史的旧书店,更是市民们永不言败、力争上游的香港精气神。

  如果拿江湖比作香港旧书业,那么神州旧书店、新亚书店、精神书局这3家老店无疑是大佬至尊的级别,但是旧书店毕竟从繁荣时期的100多家锐减为眼下的十几家(以三联书店为代表)左右,假如没有年轻淘书客的光临,没有新一代、Z世代、网生代的加入,明日黄花就是旧书行当的真实写照。作者黄晓南是1983年出生的香港本地“后生仔”,岁数比我大一点,凭借一股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定了一个目标:写专门介绍旧书店香港的一本专题图书。身为爱书一族,他对那些新生代旧书店主进行了格外关注,写起他们的故事也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譬如,“我的书房”旧书店,位于太子荔枝角道宝丰大楼,“80后”莫思维就是创办人,因自幼就爱书,自己动念开店卖书,他甘愿吃苦且头脑精明,开辟网络社交平台,用心打理书店专页,利用年轻一代买书人与互联网形成良好互动,已经扩展至五家门店连锁,不到短短几年,不得不对香港的年轻人另眼相看。又如,华洋书庄邻近香港大学,环境典雅精致,主打售卖英文旧书及咖啡甜点,俨然成为文青小资们享受书香的网红打卡地。

  对于店主来说,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说到底书店是一门生意行当,不得不面对日益增长的租金,同时还需应对纸质出版物的市场环境日渐萎缩。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兼顾并运营新兴的商业模式,吸引年轻买家。在这方面,黄晓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多次摘得新闻财经写作大赛冠军,毕业后在《信报》担任记者十余年时间,这样的专业背景,使他从经营视角每一处细节来观察和走进旧书店。在香港,每一家旧书店都能归纳出几条或几点经营特色,有的涉及销售策略,有的相关旧书货源。如,在解忧旧书店,设立留言册于店内,让客户顾客写下心事或提出疑难问题,不失为增加客户黏性的一个好办法,日后待有缘人回复解答,生意兴隆也在情理之中了。在香港,最大的书店,规模也极小,空间堪称逼仄,然而在这狭小的空间却有着大千世界。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永远抢不走。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装进大脑的书。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读好书,科学营养,延长生命的长度。我想,能读懂我们身边优秀的人,既堪当大任,其灵魂深处,也必定书香四溢。(文图:米广弘,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