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跨年与仪式感\吴念兹

2019-01-02 08:24: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对一些节日有天然的好感,比如端午节,它源自上古先民的祭祀活动,后来又和大诗人屈原联繫起来,节日深厚的渊源教人顿时感到并非孑然一身,对绵长的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好似我们自己就是某种不朽精神的延续。

  当然另一重要原因在於节日裏的仪式感,端午前后,香港多地会举办龙舟赛事,而吃糉子的习俗无疑大大满足了饕餮之徒的食慾,若是老家的烧肉糉,只凭想像就足够令我垂涎三尺了。

  不过,说到仪式感,众多节日中最丰富者莫过於跨年守岁,仪式的主题简单明瞭,即是团圆和除旧迎新。仪式的内容则难以说尽,採购年货自是为了款待亲朋,还要为灶王爷準备上好贡品,他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除夕这天仍下凡来与民同乐。

  小时候一到春节就额外兴奋,且这种兴奋与红包、美食毫无关係,红包很快会被母亲回收,餐桌上大多还是家常便饭,只是提高了海鲜的比例,仍鲜有仅年夜饭才吃得到的菜肴。我的兴奋就表现在张贴春联、清洗泥蚶、帮助母亲打扫和备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凡经我手的泥蚶皆露出白花花的外壳,甚至可以说乾淨、美观到了不必要的程度,除了会在席间收穫不少讚赏,这大概因为自己从小就爱热闹、享受欢聚一堂的气氛。

  拜年是又一关键仪式,据说早在汉代已开始盛行。有趣的是,古代人拜年并不需要每家每户登门拜访,有的只须亲写祝福,往他人家门口的门簿上投递名帖,在今日就如写贺卡、发短信一般。

  仪式感一直是近些年社交平台上的热词,也是我内心拥护的语汇。大家通常会引用《小王子》的观点(仪式感就是使某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认认真真去做一件看似不具实际用途的事。

  但在我看来它的力量既帮助我们把一特殊时空从庸庸碌碌的日常独立出来,关怀当下,又让我们在传统习俗那样的规定性以外,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敢於赋予事物於自我的特殊意义。它绝不仅仅告知我们某一与众不同的日子,而是提供了一个反思并张扬个性、去思考我是谁、我不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机会。

  现今一到春节,我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急於抢过洗蚶的任务,但我仍然坚持出自内心的仪式感,每逢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不是走亲访友,而是陪伴祖父母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不是急於给每个人献上祝福,而是向给予我帮助和莫大影响的老师们去信谈谈近况。

  眼下元旦将至,我一如往常会在三十一日晚赶赴文化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轻的小提琴家多米亚尼奇彷彿至今还在我的脑海演奏泰绮丝冥想曲,泰绮丝回首纸醉金迷的生活,经过一番内心挣扎终於醒悟,以末段旋律那般美丽、从容和平静来迎接新年最妥切不过了。

  当然,我对可爱的女高音卡莉.波斯玛也记忆犹新,除了嗓音动人,她的活泼和幽默把全场听众都逗乐了,还在台上痛饮香槟。

  每年参加新年音乐会,让我回到和爱人步入婚姻的那个夜晚,让我一再想起当初与古典音乐结缘,就是因为阅读李欧梵介绍新年音乐会和卡拉扬。今年香港新年音乐会邀请到了著名小号演奏家赫尔塞思,演奏曲目就包括有小号领域的喜马拉雅山之称的亨密尔小号协奏曲。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