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贵阳古建筑 网红店并存

2019-09-27 08:39: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锺书阁的米白色调阅览室,清新脱俗

  贵阳作为贵州省会,它的文昌阁和甲秀楼,堪称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古建筑。而开业不到一年的锺书阁,则汲取山水精华,灵动书卷时尚,一时炫动无双。

  徜徉老城小街小巷,流连“网红打卡”之地,正所谓科技人文各美其美,时尚古典美美与共。爽爽贵阳,避暑天堂,每一处,都值得花上半天时间,细细踏访,找三两好友閒坐聊天,抑或一人扮酷,发呆就好?

  大公报记者 周亚明 文、图

  相较中原文明,贵阳曾一度属於化外之地,汉武帝开拓西南夷,贵阳始属中央管辖。至唐时,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一直到元末,贵阳还有一个颇感刺耳的名字,叫“顺元城”。那时,贵阳所属的贵州,还不是一个省。而贵阳开始成为贵州省的省会,则起於明初。

  “九门四阁”格局

  顺元城是一座土城,土城的历史结束於元。朱元璋开启新局面,派大军屯驻西南,改贵阳土城为石头城。所谓石头城,即城市围墙为花岗岩石砌筑之谓也。从那时起,渐渐形成这座城市后来的“九门四阁”古建筑格局。其中的“武胜门”及其月城之上的文昌阁,即“九门”之“门”和“四阁”之“阁”。

  有人说,不知道“九门四阁”不算老贵阳。其实,除了“武胜门”及其月城之上的文昌阁,算是遗存至今的“一门”和“一阁”,其余的,除了作为老地名使用至今,其当年建筑形态,早已进入尘封的历史,欲寻踪迹而不得。

  文昌阁始建於明代万曆三十七年(1609),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主楼结构为三层三簷九角不等角攒尖顶,这与内地阁楼偶数等角等边不同,是内地独一无二的楼阁结构,具有珍贵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文昌阁地震不倒

  就其建筑的初衷或功能而言,文昌阁的建造者试图以其沟通天、地、人。它的主楼有三层,顶层嗣魁星,二层奉文昌帝君,底层则供奉关羽。和其他古建筑一样,民国以来,文昌阁也曾住过大兵,充当过监狱,办过小学校,甚至作为大杂院。时间既久远,多少在此居住多年的住户甚至都不知道它原来的用途。迟至1982年,国家文物部门认定其价值,迁走居民,收回维修,1984年9月阁楼主体全部竣工,原貌恢复。

  有碑记称,文昌阁是“为培文风而建”,说白了,其初衷更多着眼於人文。但现代建筑学家研究发现,文昌阁有其突出的科学价值。其独特结构与稳定性,有着内在必然联繫。他们发现,其二、三层的椤木,均各为九根。二、三层的金柱,都没有穿过楼板,它下面也没有相对应的柱子。建筑学家认为,这种做法,使上部的负荷均匀分散地向下传递,减少了对底部的压力。同时,其特殊的框架结构,还有利於缓衝水平方向的摇摆,增强了它的稳定性,所以在有记载的历次地震中,文昌阁均不为所动,完好无损。

  甲秀楼水利智慧

  甲秀楼虽不在“九门四阁”之列,但获认定为中国九大名楼之一,名声较前者为盛。在今天,甲秀楼的人文价值较多为人熟知,而其蕴含的科学智慧和科技奥秘,则较少为今人所提及。

  其实,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研究发表《浅论甲秀楼的水利科学价值》。该文从甲秀楼修建的缘起、功能、建造结构特点等方面,论断甲秀楼本为水利工程,可称为都江堰的姊妹篇。

  该文认为,甲秀楼秉持古人“逢正抽心,遇弯裁角”的水利科学智慧,这与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建造的成都都江堰,在原理上遥相呼应,在功能上则一脉相承。从甲秀楼的具体结构分析,甲秀楼所在的鳌矶石具体位置,就是西来之水汹湧的激流之心,在此垒台作“奋鳌状”,其上建筑甲秀楼,首要的功能就是“抽心”,即减轻水势。甲秀楼下“奋鳌”台两侧,一边为较大跨度圆拱桥,过流经过“抽心”之后的平缓来水;另一侧为一字排开的较低八拱,其过流之水,已堪称“小家碧玉”般温婉,对原本几乎直角转弯的右岸,已无冲刷之患。只可惜,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靠右岸一侧已被填掉了两孔。如今来到甲秀楼,作为人文景观,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九眼照沙洲”,如今已是踪迹不再,只能凭想像还原曾经的盛景了。

  你今天去到甲秀楼,导遊会更多地诠释其“科甲挺秀”之寓意,更多提及编修康熙字典的周渔璜等人文掌故,这些都很对。不能忘记的是,甲秀楼蕴含的古人治水的科学智慧,至今也还没有过时。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