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铜锣湾的哀愁/简嘉明

2020-10-06 18:05: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的生活离不开铜锣湾,即使现在不住港岛区,仍每星期到「铜记」(铜锣湾俗称)逛逛,光顾相熟店舖。

  这区一直是香港购物餐饮的集中地。童年时到维多利亚公园玩耍,求学时到三越百货(即现在希慎广场的位置)买东西;成年后下班爱逛时代广场、崇光百货、金百利商场,与朋友聚会习惯约在糖街卡拉OK、新宁道满地花生壳的酒吧,还有怡东酒店的咖啡厅;就连曾在被父母责骂后扮叛逆离家出走,也只是独自到铜锣湾转了一圈。

  还记得那出走的凌晨,铜锣湾仍像日间般热闹,不但满街小贩,还有不少早出晚归的市民在怡和街一带光顾地道食肆。行人道上的报贩们也陆续开工,忙碌地分发报章杂志。目睹那刻的情景,我顿然醒悟,不管自己有多气恼失意,地球仍然在转,社会依旧生生不息,个人的情绪与负能量实在微不足道。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清晨五时的空气作个纪念,就转身打道回府,也庆幸家人仍在睡梦中,没人知道我曾那麼幼稚地轰烈了一回。

  现在到「铜记」,总有岁月凋零的感觉,彷彿那裏一砖一瓦都在渗出无以名状的哀愁。满眼丢空的街舖、人流疏落的商场、欠缺节日装饰的街道……就算限聚令放宽,街上的行人多了,也不像从前般热闹繁华、充满活力与欣欣向荣。为什麼铜锣湾会变成这样?因为疫情持续、经济前景不明朗,还是有其他複杂的社会因素?

  无论如何,铜锣湾以至香港要回复过去的繁华,绝非一时三刻能实现的目标,这真的要考验特区政府与全港市民的能耐。身为小市民,我不懂为社会发展出谋献策,我只知学会爱惜居住的地方,不作肆意无情的破坏,就是对民生的一大帮忙。

  盛世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现象,而是前人共同努力兴建的成果。如果我们这一代在面对全球病疫严重威胁时仍不懂珍惜所有、不肯放下成见互相包容、不齐心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恐怕「铜记」也难以回复昔日的风采,只会令爱它的人黯然神伤。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