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啥使命担当?四位专家如何解读!

2022-06-13 17:15:21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主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南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报告会举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方燕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魏兴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分别作报告,用一个个考古发现彰显了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使命担当。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啥使命担当?四位专家如何解读!

  专题报告会上,方燕明表示,河南从2002年至今参与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及其一到四期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发掘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一批有代表性的遗址,如灵宝西坡、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等,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支撑。如仰韶文化,其时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和王权,形成以西坡遗址为代表的仰韶古国。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主体遗存,其时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权力不断强化,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出现成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啥使命担当?四位专家如何解读!

  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马俊才表示,黄山遗址重要的发掘成果主要有仰韶时期的运河、码头及建筑群,尤其是建筑,保存良好,非常罕见。房间里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摆放得像古人刚离开一样。另外,黄山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玉文化的一个缺环,屈家岭时期墓葬是以大墓为代表的等级森严的墓群,墓葬中的精美玉器体现了公元前5300年左右南北文化在这个地方的融合发展。

  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啥使命担当?四位专家如何解读!

  赵海涛常年驻扎在发掘现场。他表示,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确立了二里头遗址作为迄今可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存的重要学术地位。尤其都城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兴涛表示,通过近年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的开展,仰韶文化重要遗址的发掘和取得的重要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经历的文明化进程以及在我国史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逐渐清晰。但因为中华文明起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是在中国辽阔区域内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史前文化及其文明化研究在许多方面仍有待深化,要继续加强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全面提取、揭示和阐释古代社会的信息。

   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啥使命担当?四位专家如何解读!

  魏兴涛认为,适时总结提炼各文化区自身文明化进程的路径与特点,对其形成背景、动因及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各区域发展模式、归纳出基本规律。 进一步深入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基本品质、价值观念、优秀基因,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沿袭承递和对当今社会文化自信等的独特作用与重大价值,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基本脉络,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的根本渊源,为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做出中原贡献。

责任编辑:王孟飞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