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李彦:用媒体艺术的一瞬间,展现长沙的一千年

2022-12-16 12:45:22掌上长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4日,2022“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暨长沙媒体艺术节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媒体艺术是什么?长沙的媒体艺术放在世界来看有何特色?媒体艺术给长沙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就此问题,作为开幕式发言嘉宾的中国新生代文艺导演李彦接受了记者专访。

在2022“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暨长沙媒体艺术节开幕式上,新生代文艺导演李彦就媒体艺术作主题发言。受访者供图

  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的比翼齐飞

  活动现场的2022中国·长沙青年媒体艺术作品联展上,近30位国内外青年媒体艺术家带来了令人震撼的媒体艺术作品。从“长沙版《清明上河图》”的互动画卷《西汉临湘城》,到花会随风动、鸟会逐人飞的花鸟画《飞鸟集》,再到文旅深度融合的《铜官古镇VR云旅游》,无不构思巧妙、技术精湛。李彦仔细浏览了这些作品,笑着告诉记者:“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它们都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长沙是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可到底什么是媒体艺术?对很多市民朋友而言,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媒体艺术,又叫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都是英语Media Arts的翻译。但这里的“媒体”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或许翻译成“媒介”更为合适。正如展览作品所示的那样,作为媒介的可以是一张纸,可以是一面墙。而在李彦导演团队的实践中,一方潇湘古典园林、一座历史文化名楼、一栋现代地标建筑、一条滨海骑楼老街,都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媒介。

14日揭幕的2022中国·长沙青年媒体艺术作品联展上,众多青年艺术家带来的媒体艺术作品都融艺术与科技为一体,在李彦看来,这正是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董阳 摄

  正因为媒介如此多样化,而一些媒介又因为独特文化价值而要妥善保护,因此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媒体艺术上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李彦用凝练的语言总结说:“媒体艺术,就是艺术加科技。我愿将其比作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它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艺术观念,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在李彦看来,长沙发展媒体艺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作为长沙文化产业重镇的马栏山就是沿着“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路径在向前迈进。如今,李彦导演团队也已入驻马栏山,她说:“大家常说‘马栏山上十万屏上大军’,视频产业风风火火。我想告诉大家,其实马栏山上媒体艺术也在悄然升起,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独特东方美学,讲好长沙故事

  2017年11月,长沙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作为媒体艺术从业者,李彦深刻地感受到这块金字招牌带给长沙的欣喜变化。

  “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后,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和法国昂吉安莱班、日本札幌等其他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同行建立了交流渠道,助推长沙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在互相学习中收获颇丰,促进了长沙媒体艺术的发展。”李彦以自身举例说,正是在和外国同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感受,探索出一条“媒体艺术+非线性戏剧+东方美学”的中国式表达。

2019年8月,《光景如诗》在长沙首演,以其对中国诗词的独特呈现,为媒体艺术行业所瞩目,成为长沙媒体艺术的一个成功IP。资料图片

  最早的因缘始自月亮。在和外国同行的交流中,李彦发现月亮在西方文化中常常带有负面情感,这和她从小受的教育发生了激烈碰撞。“中国人提起月亮会想起什么?我会想起从小背过的唐诗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应当是很美好的,象征着一家人的团聚,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正因如此,2019年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的《光景如诗》,李彦将一轮明月搬到了剧场,诗词里的文学意象从未如此真切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感动了广大观众。

  电视导演出身的李彦,非常擅长讲故事。她的媒体艺术作品绝非单纯的炫技,纵观近两年的佳作,从橘子洲尾拱极楼的《橘洲·江天墓雪》,到洋湖水街潇湘园林的《三生万物》,再到乾州古城的《湘西幻境》、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乃至在澳门打造的《原味澳门》,无不将文化遗产、城市地标、中国仪式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导演思维重构中国在地文化艺术空间和情感表达,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历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上,李彦导演团队都用媒体艺术向各国青年代表推荐长沙,打造了《原本长沙》IP。今年活动开幕式上推出的短片《原本长沙·匣影》再度惊艳众人。李彦在随后的嘉宾发言环节总结道:“我们用媒体艺术的一瞬间,展现长沙的一千年。”

  万物皆可沉浸,提升文旅消费业态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是长沙的一面金字招牌,媒体艺术是长沙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而在从业者的实践创造中,媒体艺术和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联系,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1年10月,《橘洲·江天暮雪》在橘子洲尾拱极楼上演,美轮美奂的现场吸引游客争相打卡,为橘洲又添新景,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邹麟 摄

  最为直观的便是对文旅消费业态的升级改造。媒体艺术因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并不需要固定的舞台。早在梅溪湖大剧院演出《光景如诗》时,李彦就把剧场里的椅子全部撤掉,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概念,观众可以朝前看,朝后看,抬头看,低头看,走着看,停下看,360度都是表演。当演出被搬到户外时,也是一样的效果,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本就以水天一色的大场面著称,橘子洲尾上演的《橘洲·江天暮雪》同样入目皆景,人与楼、池、林、台、亭、桥、阁融为一体,共同沉浸在一城诗意中。李彦说:“媒体艺术的优势就是万物皆可沉浸,人境合一。”

  这种沉浸式观演模式正是近年文旅行业的热点。李彦透露,她正在打磨的重点作品就是将在橘子洲上演的《恰同学少年》,届时来长沙旅游的广大游客可以穿越回110年前,与青年毛泽东成为同学,感受青春岁月,重温红色记忆。

  除文旅行业外,媒体艺术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也有成功案例。今年,李彦导演团队携手湘西酒鬼酒旗下内参品牌打造了《三生万物》等IP,以诗酒文化展现湘酒魅力,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湘酒振兴探索了一条新路,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李彦为记者描绘了媒体艺术发展的广阔前景:“赋能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融入百姓生活。”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