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内地最大规模茶书展记录世界茶叶流变史

2020-09-18 12:41:39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文汇网记者 和向红)「因为茶叶,才有了帆船,才有了英式下午茶、日本茶道和云南茶马古道。茶叶在全世界的流通,带来了各地文化与风俗的渐变。一片柔软的茶叶,影响了世界、改变了格局」。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对着镜头,为读者一一介绍了正在进行中的「看见茶文化」茶书展。

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介绍茶书展。(香港文汇网记者和向红 摄)

  周重林是国内研究和传播茶文化的「茶业复兴」创始人,至今已经出版了17本茶文化专著,其中奠定学术地位的《茶叶战争》一经出版,畅销两岸三地,销量超过40万册。他因研究茶文化之需,近年来收藏了近5000册世界各国的茶书,其中200余册是珍稀古籍。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茶文化的样子,日前在昆明策劃组织了「看见茶文化」茶书展,展期至2022年8月8日。茶书展的另一个策展人、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称,「这些茶书记录了世界茶叶的发展和变迁,有历代茶人的努力,有传承,也有创新,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看见茶文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书展,共分四大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世界三大茶书」:1200年前,世界诞生了第一本茶书——《茶经》,之后世界各国作家纷纷参与到茶的写作中来,有了茶书,茶文化的传播才成为可能。《茶经》《喫茶养生记》《茶叶全书》是世界三大经典茶书,在全球都拥有广泛影响。这一专题展出的经典茶书的时间跨度,从唐代开始,一直到近现代,跨越千年。从陆羽的绿茶时代,到威廉・乌克斯的红茶时代,再到范和钧先生、李拂一先生的普洱茶时代,从中国到日本、美国、英国,再从世界回到云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写作者都围绕着一片树叶,开启了与世界、与世人的对话。一本茶书不是在诞生之日就成为了经典,而是在流传中成为了经典。

茶书展一角。(香港文汇网记者和向红 摄)

  第二个专题是「世界因茶而变」。茶叶带来了东亚人口爆炸,带来了城市兴起,带来了速度,带来了优雅,带来了信仰,也带来了战争。全球产茶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讚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茶叶的流动也带来文化的传播与变迁。这一专题书展,可跟随茶叶的全球征途,感受茶叶远征的故事。

  第三个专题是「古茶树与古树茶」。1824年,一位英军少校在印度阿萨姆省的萨地亚地区发现了一棵野生大茶树,树高13.1米,迳围0.91米。这棵树发现之后,国外学者开始以此为据,论证印度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由此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印茶树原产地之争」。从晚清开始,中国就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古茶树的步伐。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一代代人的科考和研究,终於完成了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有力论证。这个专题的书展,讲述了古茶树的发现之路,也回答了古树茶好在哪裏。展览涉及了多数人都不熟悉的领域——植物学,从林奈到张宏达、闵天禄,茶树分类学裏既有三百年间人类对茶树的科学求证,也汇集了中国植物学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第四个专题则落脚於云南——「茶马古道与普洱茶的复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洱茶正式复兴,其复兴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复兴,更离不开深耕普洱茶文化的人。第四个专题展出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涉茶的重要图书,这些图书主要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普洱茶与茶马古道」。在江南茶区,园林的精緻和文人的风雅为绿茶提供了书写的底色,而对於发源於澜沧江畔的普洱茶而言,大山大河的跌宕起伏以及茶马古道的雄健浑厚或许才是它的真正底色。

  「看见茶文化」茶书展自上月开展以来,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并获各方机构和专家关注「加持」,讚许它为深化茶文化研究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支持。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勳儒表示,文化是一种力量,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时空前景都非常广阔,茶文化应该为茶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类的健康、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云南著名文化学者范建华参观后说,仪式感就是茶文化,有了这种仪式感你就去触摸茶的灵魂,没有这种仪式感,那麼它就是饮料。云南省农业厅原厅长、云南省政府参事王敏正说,茶树从野生茶到栽培茶的过程凝结了非常深厚的文化,这些文化的深厚挖掘对於茶叶产业的发展很有推动作用。

  据悉,随着假日夜经济的兴起,展览所在的昆明雄达茶城即将在国庆前开放夜市,参观者也可以夜晚观展、品茶读书。9月17日夜,央视「品味书香,夜遊中国」在云南的直播就选择在了「看见茶文化」茶书展的展场猫猫书店。直播推介说,茶书是一种小众图书,对多数人而言乃无用之书,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文明微光,星星点点在混沌的茶叶行当中点亮茶叶文化之路,静心翻阅,给无数人以启迪。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