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揭秘苏轼 「朋友圈」 读宋四家尚意书风

2020-10-15 09:52:58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文汇报记者 江鑫娴)苏轼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适逢紫禁城600周年纪念,「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盛大举办,展厅墙上一张苏轼的「朋友圈」示意图让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名垂千古的前辈大家都与苏轼有深交。而苏轼的门生与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也都是宋代璀璨的文化明星。除了6幅苏轼真迹外,今次展览还展出了大量苏轼同时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其中,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作品齐聚一堂是今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走进展厅,观众便可看到欧阳修的《灼艾帖》。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入京参加贡举,主考官欧阳修对他的策论十分欣赏,但因猜测可能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而将其定为第二名。儘管苏轼与状元擦肩而过,但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对苏轼大为激赏,直言「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灼艾帖》是欧阳修传世书法中的代表作,内容主要是对友人的病况表示关切,用笔秀劲,顿挫有力,自成一家。

  品读宋四家「苏黄米蔡」

  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作品同场展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据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介绍,蔡襄是欧阳修钦重的书法家,苏轼与老师欧阳修观点一致,也对蔡襄极为推崇。今次展出的《京居帖》,是蔡襄写给友人的一封问候信札。前半部分以行书为主,后面逐渐转为草书,体现了蔡襄在这两种书体上的高超造诣。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中艺术成就最高者,且与苏轼最为亲密。展览中的《君宜帖》是除了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寒食帖》题跋外,黄庭坚唯一一件直接提及苏轼的墨迹。他在此信末尾附言称「东坡诸书一借」,反映出对苏轼的敬仰,也说明这封信札的收信人同样是苏轼的仰慕者。

  同为「宋四家」之一,苏轼比米芾大14岁,两人交往不多,但苏轼对米芾的影响却不小,展览中的《盛製帖》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是其早年作品,字势飞动、笔墨清润,体现了米芾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

  此外,北宋驸马都尉、大画家王诜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也出现在了展厅内。「乌台诗案」中,王诜因受苏轼牵连被贬,这幅作品创作於他被贬之后。郁文韬认为,画中描绘了山间渔村雪后初霁的景色,构图深远,意境空灵,表现了作者嚮往山林隐逸的情怀,具有苏轼所倡导的「士夫画」的韵味。画卷后有乾隆皇帝与群臣唱和诗十余首,均以苏轼为王诜《烟江叠嶂图》所作的长歌为韵,从侧面反映了苏轼与王诜的艺文交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元丰五年(1082年)秋,苏轼与友人夜遊赤壁,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根据文献记载,苏轼曾多次亲自书写过这件作品,其中一件留存至今,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在其后的题识中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裏的钦之指的是其好友傅尧俞(字钦之)。今次展览亦展出了傅尧俞的传世墨迹孤本《蒸燠帖》。他在这封短简中叮嘱友人,在暑热天气裏应当注意身体。可惜由於缺乏更多的材料,后人无法得知此信的收件人是谁。

  宋哲宗即位后,傅尧俞和苏轼等曾经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都被重新起用。吕大防也在此后不久入朝,其任命、加恩等方面的文件多由苏轼起草。今次展出的《示问帖》是吕大防写给章楶(字质夫)的一封信札,叮嘱其治理陕西时遇到困难要「精思而后办」。章楶也是苏轼的一位友人,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之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便是次韵章楶而作。苏轼的另一位好友蒋之奇的《北客帖》也出现在展厅内,这是蒋之奇给友人的一封问候信札,他在信中关照来到南方的北地友人要保重身体。

  经过近千年的传颂,苏轼与他的号「东坡」,早已妇孺皆知。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妙的文字、卓越的艺术创作与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包括他与友人共同成就的那个在文化艺术上辉煌灿烂的时代。

  朱之蕃临苏轼像首展

  苏轼到底长什麼样?在参观展览时,观众可以看到多个时代的名家所画苏轼像,用不同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不一样的苏东坡。画像最清晰的当属明代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这也是1949年以来,该作品的首展。

  在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中,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範式。

  而明代仇英的《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中,则描绘了苏轼的另一面。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表示,由於后人对苏轼的仰慕,很多逸事也被附会在苏轼身上。北宋时文人士大夫盛行品鉴古玩,苏轼及其友人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以鉴古知名。当明代晚期古玩鉴赏之风重兴之时,便出现了一种以「东坡品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仇英这幅便是其一。图中描绘了三位文士在庭院中一同品鉴古玩字画的场景,其中一人的衣冠状貌与苏轼相近。

  展厅裏还有一幅清代丁观鹏的《西园雅集图轴》,描绘了北宋元丰年间一次著名的文人雅集。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等16位名士集聚在王诜的西园中,一起作诗、绘画、谈禅、论道。其中「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正是苏轼。旁边「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是驸马都尉王诜。会后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书写了《西园雅集图记》。西园雅集由此成为历代书画创作的经典题材。

  另外,明代李宗谟的《东坡先生懿迹图》,以白描手法表现了苏轼生平的十三则故事,画中苏轼的形象颇具生活气息。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