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饱受暴疫夹击,开业36年、龙头院线UA戏院终捱不住,宣布全线结业,并已启动清盘程序,逾百员工被遣散并获发额外特惠金。戏迷惋惜又一个“拍拖胜地”消失。
电影业界形容UA是“新冠肺炎下的牺牲品”,慨叹再不加紧控疫,香港经济难见起色,忧戏院骨牌倒闭,本地製作电影拍得更好,也上映无期!
UA戏院结业消息於星期日(7日)深夜传出,昨日在其网页正式公布。UA说,36年来与港人一同成长,成为大家生活一部分,但疫情及长期的经营压力,形容是“痛心及艰难的决定”,向顾客致歉。
三度停业零收入 试问点捱?
疫情下,过去一年全港戏院三度停业,UA戏院在两轮保就业下获得逾800万元津贴。UA发言人回覆查询称,2019年经济环境急剧转变,去年疫情衝击,过去半年更是零收入,但仍要应付高昂租金等支出,经营压力持续增加,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UA(娱艺)戏院院线由美籍人士纪爱华(Ira Dan Kaye)於1985年成立,头炮於沙田新城市广场第一期戏院,命名UA6(分六影厅)。90年代UA先后落户金鐘、黄埔、铜锣湾等,曾有16间迷你戏院,见证本港电影业兴衰。结业前仍有六间戏院,分别位於铜锣湾时代广场、旺角新世纪广场、九龙湾淘大花园、MegaBox等。
拍拖睇戏当年情 戏迷留心中
大公报记者昨日到时代广场的UA戏院,戏院已拉闸,一对夫妇来看《拆弹专家2》,对戏院突然关闭大感愕然。有市民专程来到拍照留念。另外,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手上持有总值2400元的UA电子戏票与200元现金券,现已无法兑现,十分无奈。戏迷陈先生忆起30年前常入UA拍拖睇戏,感慨“片段只能留在回忆中”。
消委会昨日收到13宗涉及UA结业的查询及一宗投诉。该会高度关注商户疫下倒闭情况,提醒市民对大额预缴消费要三思。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田启文(田鸡)表示,UA於80年代把美式多厅迷你综合戏院模式引入本港,90年代开创电话和网上购票,成功向外国片商争取将外国猛片在香港全球首播,2007年引进IMAX巨幕,提升电影观赏质素,对电影业功不可没。
UA戏院所属的“立基集团”也有经营餐饮业务,其中在九龙湾Megabox的“Madison's”及“泰.兰花”,其Facebook专页已被删去,在餐饮网站的网上订座服务也已暂停。至於集团旗下的“十字冰室”,其Facebook专页显示九龙湾分店暂时停业,西营盘总店、两间分别在铜锣湾及旺角的分店则仍营业。
此外,林建岳的洲立(MCL)院线已接手经营K11 Are House戏院,有传MCL有意接收全部UA院线,而英皇杨受成旗下的英皇院线亦对UA院线部分戏院感到兴趣,或令林建岳的收购出现变数。MCL发言人梁小姐表示:“暂时没有回应。”
电影界叫苦:迟早坐食山崩
对於UA戏院突然全线结业,业内人士无不唏嘘。
导演高志森:“UA结业是疫情下牺牲品,政府推出一系列防疫及收紧措施,戏院三度停业,非常残酷。只要做好限制距离,入场做好防疫检测,为何在处理此事上变得如此複杂?”
导演李力持:“内地14亿人口,以及澳门、台湾,早就把疫情控制下来,香港七百万人口,却一直无法控制到疫情,戏院因此三度停业,迟早坐食山崩。”
演员洪金宝:“我以前每个星期六、日都去戏院霸位,睇观众反应,睇自己同麦嘉嘅戏,而家冇呢支歌仔唱。”
演员任达华:“今日听到消息,有啲唔开心,希望疫情快啲好返,各行各业重新开返。对电影业打击係大,希望有大财团能够收购。”
百老汇院线的安乐影片发行公司总裁江志强:“非常可惜,36年老字号从此消失。”
Cinema City院线老闆黄百鸣:“优质的戏院突然结业,对香港电影业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我作为业界一分子和一名热爱电影的观众,感到非常痛心、惋惜和无奈。”
製作人陈欣健:“香港电影虽然有其存在价值,但是要为投资者带来利润和信心,必须捨弃狭窄的思维,了解内地电影的生态环境,从零开始,重新打拚。”
香港传媒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彭文慧:“UA戏院全线结业是香港人的损失,尤其是香港电影业界的损失。在疫情连锁反应下,已令本地影视圈不同岗位工作者失业。希望特区政府能推出特别措施帮助振兴本港影视业。”
36年UA院线 走过的日子
●1985年2月,首间戏院开幕,位於沙田新城市广场
●90年代,争取外国电影,率先在香港全球首播
●1997年,开设Cityline购票通,提供电话及网上订票
●2000年,UA东荟城戏院,设立全港首间戏院内酒吧
●2001年,太古城中心戏院,首设豪华影厅Director's Club
●2007年,UA MegaBox开幕,是全港首间IMAX戏院
●2013年,採用4K投影系统,装设杜比全景声音效系统
●2021年3月8日,因疫情及经营压力,全线结业
大公报记者 冯锡雄、陈咏韶、陈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