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国庆假期,洛阳文化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2019-10-08 08:35:04洛阳网-洛阳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庆假期,老城西大街游客摩肩接踵 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刘雨震 摄

  非遗演出、阅读推广、红色电影、文物展览……国庆假期,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点亮”了市民和来洛游客的假期生活。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殷殷嘱托。随着洛阳市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在河洛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文化惠民,增添群众幸福感

  “我和共和国的故事”主题讲座、“国庆节之我的中国心”系列亲子手工课、萤火虫手工坊之“国旗”……这个假期,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市160多座“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全面铺开,吸引众多读者参与其中。

  作为群众的“文化精神粮仓”,城市书房备受欢迎。洛龙区图书馆馆长孟亚琼表示,将充分发挥城市书房文化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阅读环境,广泛开展公益讲座、读书沙龙、读书分享等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城市书房,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城市书房是我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一项内容。近年,洛阳市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建成达标的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6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892个。

  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是评判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洛阳市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市、县、乡、村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7万余场。每周五、周六晚上,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分赴市区6个广场进行演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国庆假期,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参观 记者 张光辉 摄

  传承非遗,续写文化自信

  1日上午,洛龙区定鼎门南广场人潮涌动,掌声、喝彩声不断。曹屯排鼓、百戏杂技、洛阳海神乐、二鬼摔跤、太平狮舞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让广大群众一饱眼福。

  洛阳文脉源远流长,非遗项目众多,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58项、市级非遗项目135项、县级非遗项目1057项,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表示,今后将继续在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项目“飞”到群众身边。

  全国第二个制定非遗保护地方条例的省辖市;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近年,洛阳市非遗文化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繁荣发展,成为洛阳一张亮丽的名片。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栾海宁表示,洛阳市将积极申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洛阳段的非遗项目,实施“传统技艺数字化工程”,对一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留下可以长久保存的数字资料,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群的培训力度,助其增长学识、拓宽眼界、提高技艺。

  文旅融合,迎来黄金时代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的“灯光秀”辉煌壮丽、九洲池景区的瑶光殿流光溢彩,吸引广大市民和来洛游客前来欣赏。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已成网红打卡地。

  近年,洛阳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出新,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改造提升龙门、白马寺、关林“老三篇”,打造“博物馆之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三篇”,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

  如今,75座博物馆散落在河洛大地上,“博物馆之都”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隆起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文化脊梁。

  “洛阳的文旅融合,迎来了黄金时代。”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宋伟表示,将抢抓机遇,依托绿水青山,进一步打造精品乡村民宿、特色休闲农庄、乡村美食、文化旅游商品、乡愁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洛阳落地生根。”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挖掘利用不够,距离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洛阳市将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融”字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文创新业态、消费新亮点,加快推动洛阳文化旅游融合闯新路走在前,打造“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