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二里头村志》:讲述二里头自己的故事

2019-10-28 09:27:37洛阳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继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之后,25日,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又迎来一件大喜事——《二里头村志》出版暨乡村志编纂座谈会在新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二里头”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管仁富,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张存威,副市长魏险峰,市史志办及偃师市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

  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光,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河洛学民族圣地研究所所长徐金星,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市县处处长袁伦中,中州古籍出版社文史编辑部主任王小方等2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和村志编纂委员会人员进行座谈。

  1 “接地气”“乡土味”

  “这部新纂修的《二里头村志》,其纲目结构堪称村级地方志范式!它为越来越多的村庄讲述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里头村志》的编纂者们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村志留住乡情乡音,展示村风民俗,文风朴实,有不少创新性写法,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个性上进行了不少探索……”

  “村志内容丰富,亮点突出,设‘逸闻轶事’一章是个创新,既有文献价值,又贴近百姓,增加了可读性,让志书活起来,生动起来!”

  …………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为《二里头村志》点赞。

  2 创新:特色鲜明,留住乡愁

  一本村志,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记者了解到,《二里头村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洛阳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王子厚统筹,偃师古都学会会长喻清录主编,参与编纂的人员有百余人,历时两年多编成。

  该村志全面记述了二里头村600余年的厚重历史,广泛收集各类资料,严格遵循志体要求,按照二里头村的真实面貌,合理编排章、节、目,除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专文外,共18章82节,全书60万字,选用彩色插图130幅,涵盖了二里头村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细细翻阅,《二里头村志》既描绘了几千年前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的辉煌历史,又记录了当代社会巨变,是中国农村发展史的缩影。

  喻清录介绍了该志书编纂的背后故事。为把二里头村的厚重历史更科学、更完美地呈现出来,编纂委员会聘请了27位顾问给予指导,多次召开座谈会、访问知情人、查询各种档案资料、收集碑帖及老照片……

  收集资料的同时,编纂人员对庞杂、零碎的资料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不遗漏一字,不忽略一条”,横陈百科,纵述史实,收集了上百万字资料。

  在具体编写过程中,为尊重二里头人的乡土感情,《二里头村志》还对村名由来、景观景物、老村老屋、庙宇碑刻、匾额牌坊等,都作了忠实的记述,还原历史风貌,与二里头人的情感接轨。该志书还结合村里实际,收集了33篇“逸闻轶事”,让志书变得生动可读。

  3 经验:为村志编纂树立典范

  与会专家学者在座谈会前都阅读了书稿,认真写出发言提纲,发言中不乏金句,赢得阵阵掌声。

  朱士光说:“《二里头村志》出版,意义重大。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我百分之百认同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最早的王都。《二里头村志》作为我国当今尚处在肇始阶段的村级志书,能在国家级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的同时问世,二者相得益彰,相映增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二里头村志》体例完善,内容丰富充实,还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有不少老照片很珍贵,堪称我国当前乡村志书的范例。希望好好总结经验,向全国乡村推广。”

  徐金星表示,《二里头村志》是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它框架合理,行文流畅,资料非常丰富,为村志编写树立了榜样。这本志书如此成功,和他们组建了一支高瞻远瞩、无私奉献的编写团队有很大关系。

  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彦卿认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与《二里头村志》,一个是国家级文化工程,一个是村级文化工程,都跟二里头息息相关,两项工程同时开工,同时竣工,相得益彰,都是二里头人的骄傲。二里头人同心协力编纂高质量村志的经验,对广大乡村村志编写具有标杆意义,应该大力推广普及。

  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李少咏说,《二里头村志》的编著者们,把自己的渊博学识、生活体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融为一体,为我们这个时代奉献了一份精神大餐,该书是一部融历史、文化、社会风情和美丽梦想为一体的精品佳作。

  洛龙区资深史志专家马正标说,二里头村志以丰富的内涵、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文字,全面记录了一个古老村落的发展史,难能可贵,留存后世,功德无量,其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管仁富在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自2017年以来,国家和省里开始实施名镇名村志工程,对乡村志编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里头村志》无论是结构、观点、内容、资料还是体例等,都做得比较规范,而且特色鲜明,文风朴实,有守正,有创新,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个性上进行了不少探索,版面格式规范,装帧美观大方,可以说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好村志,对于其他村志编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偃师、洛阳乃至河南全省,形成编纂村志的热潮。

  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责任编辑:lvyou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