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专家: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提升“副中心”文化软实力

2020-05-18 10:09:43洛阳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天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对已拥有82座博物馆、纪念馆的洛阳来说,无疑是个大日子。今年,洛阳市首次提出要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引发广泛关注。洛阳为什么要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东方”二字意味着什么?

  01 彰显文化自信,契合发展新定位

  从夏代乳钉纹铜爵到曹魏白玉杯,从神秘的绿松石龙形器到丝路遗物东罗马金币……走进洛阳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讲述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

  在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看来,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首先是由我国推进文化建设的大势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并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为洛阳市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支持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那么,“东方”二字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市根据自身的特色,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视野,‘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提出的定位。”余杰说,洛阳市提出这样的定位,也是以更高的参照系、更高的要求去打造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博物馆之都”。

  “副中心”对洛阳意味着责任更大,对洛阳的要求和提升是全方位的。余杰认为,一方面,洛阳市的博物馆数量、种类和发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在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中,理应展现出“文化脊梁”的担当;另一方面,洛阳市正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有利于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擦亮古都洛阳新名片。

  02 开放交流互鉴,助推国际人文交往

  目前,洛阳市已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9000处;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82家,国有博物馆收藏文物达419918件(套),非国有博物馆在册藏品51914件(套)。同时,推出10条博物馆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量近1000万人次,已经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

  “丰厚的历史文化‘家底’,就是洛阳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底气。”洛阳博物馆馆长谢军虎说,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就是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心态,让洛阳的文物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源远流长的对外友好交流故事。

  近年,洛阳市以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为桥梁,积极助推国际人文交往,尤其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博机构的合作,先后与波兰、沙特、卢森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交流,举办或参与了“洛阳唐三彩艺术展”“华夏瑰宝展”“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等多个展示洛阳文物珍品、弘扬中华文明的陈列展览,增强了河洛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认为,一场文物展,往往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洛阳集河洛文化、古都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于一身,要守好这些文化“家底”,把“东方博物馆之都”打造成“金名片”,让整个城市成为向世界展示东方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最佳载体。

  03 传承历史文脉,激发文化向心力

  打开洛阳市博物馆布局地图,一座座“文化宝库”浮现在眼前。这些博物馆既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城市,又让人们更便捷地触摸历史。

  在洛阳的82座博物馆、纪念馆中,有79座向社会免费开放,其中有不少是民营博物馆。余杰说,洛阳市坚持将公益属性放在“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中的突出位置,除免费开放外,还积极挖掘各类文化传播渠道,通过线上公益课、线下研学、古装情景剧等形式,讲述洛阳悠久历史,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要做好“传承”文章,把历史文脉延续下去。谢军虎认为,在保护、传承、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也有力助推了文化惠民,有利于激发起参与者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洛阳的博物馆您逛过多少个?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如果有时间,不妨找个感兴趣的去看看吧!

  洛阳日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王勤 张路路/文 记者 鲁博/图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