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经历十年收集标本

2022-11-03 16:55:57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元青花馆)已于10月下旬开馆,由该校1978级校友鲍杰军无偿捐赠的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首次与公众见面。据悉,该馆是内地展出元青花标本数量最多,也是元青花修复件最多的博物馆。

  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王逍江西报道

  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唐宋、元、明、清以及工艺和修复展示区域,共展出鲍杰军无偿捐赠的陶瓷标本总计955件(套),其中元青花瓷标本300余件(含修复件160件)。

  这些元青花修复器以及瓷片代表的器型多样,有大盘、碗、碟、罐、梅瓶、玉壶春瓶和高足杯等,而且品质极高,不亚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机构的收藏品。

  40件修复版元青花大盘

  当中有一款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修复件),口径达45公分,大盘内底心饰云龙纹,内壁饰缠枝莲纹,间以弦纹五周,口沿饰一周二方连续几何纹,外壁饰一周缠枝莲纹,非常精美,无论器型,还是青花发色,都是元青花的典型代表。像这种大盘(修复器),在该博物馆里共有40多件,数量之多在国内博物馆属罕见。这些大盘的形制和纹饰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阿德比尔清真寺、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馆藏的完整器接近或一致,反映出青花大盘是元代对外贸易和元廷统治者赏赐的重要瓷器。

  馆内展出6件带铭文的元青花瓷片。其中一件瓷片带年号“至正甲申”,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元青花龙纹瓶上的“至正”年号一致,后者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青花瓷器物。此次展出的“至正甲申”瓷片,无疑又是一件重要的“至正”元青花标准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填补高校文物博物馆空白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表示,元青花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成为元青花研究新的学术高地,进一步提升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元青花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丰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文化底蕴;更是填补了我国高校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项空白,展示了中华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创新精神,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大)校友鲍杰军介绍,历经十年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元青花标本收集起来并留在景德镇,这个过程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原本几片标本只能用于把玩,而标本的大量聚集,从量变到质变,就产生了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和展陈价值,“这批标本捐给‘陶大’,一是因为我和太太黄小青与‘陶大’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将馆名定为‘求古归元’,也是为了纪念岳父黄球古先生对‘陶大’所作出的贡献。二是这批标本对‘陶大’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学术交流活动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三是希望以此能带动广大的校友们能够为母校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元青花的创烧是景德镇千年製瓷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成熟的青花瓷器始烧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代景德镇,元青花的创烧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使中国陶瓷进入了以彩绘瓷为主流的新阶段。随着元青花烧製的不断成熟,元代景德镇的製瓷工艺也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由单一的瓷石到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率,增强了瓷器的硬度,提高了白度和透明度。元青花在中国製瓷业的生产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古陶瓷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元青花烧製时间短,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稀少,于是传世或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就成了元青花研究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