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重阳下沙\霍无非

2022-11-18 14:5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茅台镇。\作者摄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对茅台镇的酿酒人别具意义的一天:九月重阳,下沙开酿。

  任何行业都有行语,茅台的造酒业也不例外。“下沙”这词语,由来已久,并非地名,指造酒时的首次投料。农谚曰:一年之计在于春。茅台镇的造酒适得其反,始于秋。虽然这样,却与春剪不断,息息相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沙的主要酒料,是这般得来的“红缨子”糯高粱,简称红粮。春稼秋穑,耕耘数月,得天地之厚爱,取自然之精华,植于砂壤红土,沐浴温润季风,吮吸赤水甘露,至秋,红粮出落得婷婷玉立,绯红嫣妍,像披了红盖头的新娘。

  茅台酒酿制的流程繁琐复杂,从“下沙”始,要经过“高粱破碎”、“润粮”、“蒸粮”、“摊晾拌麯”、“堆积发酵”、“入窖发酵”、“开窖取醅”、“蒸馏取酒”、“交酒入库”等流程,每个流程又分若干子项,工艺精细严谨。聪慧的茅台人经过长年实践,将造酒的主要环节归纳成“一二九八七”五个数字。

  一是指每一年为一个酿制周期;二是每个酿制周期投两次料;九是指九次上甑蒸煮酒料;八是指粮醅要经八次发酵;七是指经七次蒸馏才能取酒。用数字的好处是简单易记,通俗易懂。实际上数中有数,譬如:九次蒸煮酒料,第三次才会出酒。料和酒的比率大约是五比一,即五斤粮出一斤酒。茅台酒的种类大体分酱香、窖底和纯甜三种,尽在这些内涵丰富的数字中了。

  茅台镇是酒乡,造酒的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据说这一带有二百余家大小酒厂,加上酒坊,估计近千家。这么多厂家,竞争是有的,造出的酒不完全相同。所以,来到茅台镇,酒糟似的香味四下弥漫,终日不散,又以清晨为甚,真是酒未醉人人自醉呀!当地人云,这是酒厂蒸馏出酒呢。无怪乎茅台镇有一奇特的现象,即无处不卖酒。各家店舖宾馆摆的酒琳琅满目,瓶装和散装的俱有,圆肚酒缸最为大气,稳重笃实。

  由红土、红粮、赤水精炼昇华的茅台佳酿,不足以涵盖所有的红色元素。有一种红叫酒助红军。一九三五年早春,长征的中央红军历经艰辛,长途跋涉,辗转来到茅台镇,百姓们像遇到自己的亲人,端出茅台酒慰劳红军。按当地治伤的土方子,用酒给红军治伤解乏,收到一定的成效。茅台镇接纳了红军,茅台酒疗好了伤病员,使得红色队伍生龙活虎。这一年三月十六日,红军声东击西,与敌兜圈子,在茅台镇进行了“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次过河,搞得敌军晕头转向,择机运动歼敌,粉碎了敌军围追堵截剿灭红军的企图。如今,在流经茅台镇的赤水河上,一座嵌满红星的吊桥“红军桥”,横在滔滔奔湧的赤水河上,与河畔“红军山”顶的纪念塔相映生辉。

  茅台镇最具传奇的茅台酒在哪里?不在酒厂的荣誉室,亦不在民间的藏品柜,而是陈列在镇上中国酒文化城的展览厅。这瓶茅台酒的故事迂曲回转,又在情理之中: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日,周恩来总理将这瓶特制的茅台酒赠给来北京参加第二十六届世乒赛的日本著名女运动员松崎君代,让她转交好酒的父亲。

  这瓶礼酒弥足珍贵,松崎父亲与友人只象征性地喝了一点,余酒由松崎重新密封包装妥善保管。五十年后的同一天,头发花白的松崎来到茅台镇,亲手把这瓶酒回赠出品的厂家──贵州茅台酒厂。这瓶饱经沧桑的茅台酒回到“娘家”,瓶上的商标已经陈旧发暗,瓶内的酒仍清亮澄澈,不失为一段中日友谊的承载物。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