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北京兔儿爷 泥塑捣药兔 踞坐如人如神 成文化符号

2023-01-16 10:29: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月亮东,圆似灯,一层一层往上升。月亮斜,中秋节,又吃月饼又供兔儿爷。”这首老京城民谣提到的兔儿爷,是兔首人身的彩绘泥塑,抿着三瓣嘴、两颊淡抹胭脂,右手扶药杵、左手执臼作捣药状的形象“神而人,人而兔”,既是北京民间独有的工艺美术节令玩具,也是北京重要的文化符号。癸卯兔年将至,北京彩塑兔儿爷传承人张忠强近日接受《大公报》专访称,内地疫情防控全面放开,香港也恢复通关,兔儿爷有驱瘟祈福的文化承载,祝福香港同胞健康平安,祥瑞美好。

  大公报记者 张帅(文、图)

  在北京前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和琉璃厂文化街,张忠强经营着两家老北京兔儿爷店,店面虽都不大,但摆满大小形态各异的兔儿爷。

  传说北京有一年发生瘟疫,月中玉兔下凡捣药,为百姓治病,人们据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形象。典型的兔儿爷形象为身披大红袍,头戴黄金盔,盔上斜出两耳,白脸、竖眉,两眼炯炯有神,鲜红的三瓣嘴总是抿着,两颊淡抹胭脂,神情恬淡,俊俏可人。

  三分坯七分绘

  张忠强告诉《大公报》,在传统工艺里,一尊兔儿爷的诞生主要有选泥、压坯、打底,彩绘四步。从选泥开始就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不能将就。文献记载,老一辈在北京的垂杨柳地区选泥,那里陶土曾非常丰富,不过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选泥的地方越来越少,现在需要去北京郊区选泥,或者网购陶土泥。拿到泥后还要给生泥去性、浸泡去杂,并反复摔製,使之不干裂、不变形。

  接着是印坯、修坯、打磨、上底色,最初的陶土泥历经十几道工序,最后迎来彩绘。在制作过程中,有“三分坯七分绘”的说法,其中印坯时要先把揉好的黄泥压成薄片,摁进模子,然后沿着模子边口削去多余的泥土,前后两片模都做好后再相对黏合,形成中空的泥胎,底部另加黄泥封住。因为力道的大小、个人的手法不同,决定了每一尊兔儿爷制作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在张忠强看来,真正考验制作者工艺水准的是彩绘,好的兔儿爷没有“贼光”,让人看着不刺眼,很耐看,这是经过20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需在水粉、水彩和丙烯色之外再加上一些其他颜色进行调配,既保持传统民间泥彩塑色彩的特点,又有今天人们对颜色的理解。

  “传统兔儿爷的彩绘很有讲究,一代代传下来,在画的时候约定俗成,颜色由浅入深,顺序则从上往下。”张忠强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一笔压一笔,一色盖一色”,有利于彩绘作品的完成。而如果从底下往上赶着画,既变形不好看,也费工时。

  融入流行元素

  兔儿爷的头顶上都有两只耳朵,老北京人称其为“犄角”,每只耳朵都带有一根细铁丝,多是单独做好,最后安装,将铁丝插入预留的孔洞。待插上耳朵和用牙签作的靠旗,一尊兔儿爷就算完工。

  张忠强在传承中创新地融合了北京景点、民俗文化和社会时事等多种元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世界,张忠强从中获得灵感,与北京二十四城门结合,极大丰富了兔儿爷的样式与文化内涵。

  《大公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张忠强的兔儿爷样式琳琅满目,很多新时代流行元素加入到兔儿爷制作之中,如既有老实的三瓣嘴的兔儿爷,也有樱桃小嘴儿和开心欢笑的萌兔儿爷;既有骑虎、坐莲的传统兔儿爷,也有开飞机、开动车、戴口罩等新式造型兔儿爷。

  “过去兔儿爷驾祥云到京师,给百姓祛瘟疫,两目圆睁,像个大将军,拿着捣药杵坐在山上,面部表情很威严。而现如今兔儿爷更多作为摆件,它的面部表情就更加慈祥、更加可爱萌动,造型也更加多样。”张忠强指出。

  创新还须遵循传统

  虽然手艺贵在创新,但遵循传统的革故鼎新是创新,而想当然的随意改变就和创新背道而驰。在跟师傅学习中,张忠强有过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曾问师傅,咱们的靠旗能不能不只是一杆旗?于是做了一些背挂两杆旗、四杆旗的兔儿爷。师傅说,你把它砸了,老北京兔儿爷一定是一杆旗,两杆旗、四杆旗看着很威风,但是它离开了原来文化的内涵。”张忠强介绍,原来相传玉兔到京城送福饼,累倒在庙宇的门口,当时的庙宇是一杆旗,人们为了记住这个特殊的地点,所有兔儿爷的后背就只有一杆旗。有一句俗话说“兔儿爷的的旗子─单挑”,指的就是一杆旗。

  “兔儿爷是有温度的”

  

张忠强在法国进行文化交流。\受访者供图

  张忠强告诉《大公报》,他曾去香港、台湾展示兔儿爷制作,也去过意大利、法国、爱沙尼亚、芬兰、日本以及东盟十国等地方做文化交流,让更多外国友人知道兔儿爷这样一个北京的文化符号。现在,他的最大梦想是在北京做一家体验式的兔儿爷博物馆,让外地人和外国人来到北京后,可以从了解兔儿爷开始来了解北京。

  在众多交流活动中,张忠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兔儿爷作为北京文化庙会一部分走进宝岛台湾。一天傍晚,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直奔兔儿爷展示区,问:“爷们儿,是从北京过来的吗?还是泥儿捏的吗?”张忠强回答老先生是从北京过来,还是泥儿捏的,一点儿没变!这个时候,老先生双手抱起一尊兔儿爷,眼泪就流了下来,对张忠强说:“我看见兔儿爷,就想起了中秋节吃月饼,跟小伙伴们在胡同里跑,上房打枣儿啊。”老人越说越激动,在老北京成长的经历浮现眼前。

  “所以我说,这一尊尊小兔儿爷虽然是泥做的,但它是有温度的,是连接感情的一根线。”张忠强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希望可以尽可能地让兔儿爷能够“活”起来,更具有生命力。

  宇航员造型的兔儿爷

  话你知/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