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湖湘非遗 惊艳世界 | 湘绣大师舞动针尖“芭蕾”“绣”出千里江山

2023-04-13 15:46:24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粤绣、蜀绣齐名,素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独创的“鬅毛针”刺绣技法使狮虎题材的刺绣成为湘绣经典,而研制的双面全异绣被誉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艺术”,是湘绣的最高技艺。

江再红在介绍湘绣作品《千里江山图》

  湖南长沙开福区沙坪镇是湘绣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湘绣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全镇共有100多家湘绣企业、家庭作坊,全国70%的湘绣产品都出自这里。

  记者在湘绣之乡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采访中发现,绣花针上的沙坪镇,竟然是“家家有绣女,村村有能手”。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刺绣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人以上,外婆传给妈妈、妈妈传给女儿,女儿又继续传下去。在当地,但凡颇具实力的湘绣企业中,女老板们占据半壁江山,她们的成长轨迹差不多,大多数是本地绣娘,一步步创办了自己的湘绣品牌。

  四十年磨一针

  走进 “湘绣小镇” 沙坪的再红湘绣展览馆,展厅里陈列着数以万计的湘绣作品。记者看到,其中有一幅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湘绣大师江再红合影的绣品,工作人员介绍,湘绣与杨利伟等航天员结缘,缘于四幅湘绣作品进入太空。而这些湘绣杰作,正是江再红与她的团队创作。

湘绣大师江再红在刺绣

  四大名绣中,有“苏猫、湘虎”之说。在再红湘绣的工作间里,江再红一边绣着老虎,一边为记者讲解“湘虎”的工艺——为了表现猛虎的霸气,神态的灵气,皮毛的质感,在毛针的基础上创制了“鬅毛针”,即丝线排列成聚散状撑开,一端粗疏、松散,一端细密、绵柔,观之如真毛一般。

  另一幅《千里江山图》引人入胜。 “江山画卷展徐徐,步步惊心探峻庐。万壑雄奇飞翠羽,千波浩淼隐渊鱼……”当天身着一袭红色旗袍的湘绣大师江再红,正细心地对记者讲解以湘绣复制的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以1︰1的长卷形式绣制,共12米长,其精细的针法和绚丽的色彩,让记者一饱眼福。 江再红介绍,《千里江山图》的绣制,由江再红领衔、9位绣艺大师参与、30多位顶级绣娘“创作天团”历时9个月。

江再红大师与弟子们在刺绣《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描绘的大宋千里风光,浩浩荡荡,气势磅礡,“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穿越时空绣古今,采用湘绣再现的千里江山图,画卷中青山绵延起伏,水波浩淼开阔,布置着错落有序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咫尺之间便有千里姿态,可谓气象万千,雄浑壮阔……好一幅栩栩如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

  高超技艺世代传承

  作为湘绣第七代传人,江再红40多年一直坚守着湘绣这门文化艺术。“我8岁就开始在妈妈、嫂嫂和姐姐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刺绣。”江再红告诉记者。

  1986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对外招工。18岁的江再红和姐姐一起来到长沙市参加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考试。考试内容是绣一幅牡丹图的局部,江氏姐妹凭扎实的功底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在这里,江再红有幸师从周金秀、刘爱云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始系统地学习湘绣的各种针法。学习一年多,江再红已经熟练掌握了“双面绣”,成为车间最年轻的双面绣工。很快,又掌握了“鬅毛针”。“鬅毛针”是湘绣傲立于“四大名绣”的特色针法。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栩栩如生。

  此后,江再红探索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刺绣,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将失传1000多年的“连珠针”复制出来。几十年来,江再红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运用200多种颜色的绣线和上等丝绸、绸缎,以及100多种针法进行创作,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19作品获国家专利

  由江再红亲自刺绣的三幅湘绣收藏品《雄狮》、《晨雾荷花》和《天伦之乐》分别在第七届、 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4幅作品分别荣升中国航天“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许多精品力作被选为国礼赠送给中外友人,大量作品远销世界各地。

  江再红致力于湘绣创新,她创作的19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譬如她将传统刺绣与现代声光电结合,创作出“会唱歌的湘绣”,获批实用新型专利;用湘绣技艺呈现烟花绽放的绚烂瞬间,创造出烟花湘绣,获批外观设计专利;设计生产的具有阻燃性的湘绣绣品获批发明专利。“我用一生来种一棵树。”谈及自己的湘绣事业,江再红如此说。

  20多年前,有位美国买家希望江再红把湘绣技艺带到美国,曾多次动员江再红通过技术移民移民美国,被江再红一一婉拒。“湘绣的‘根’在长沙,如果离开根,‘苗’就难以很好成长。”江再红说。

  除了经营自己创办的湘绣品牌“再红湘绣”外,江再红在全国各地开设讲堂,让更多人学习湘绣艺术。她告诉记者,修三峡大坝,有很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许多农村妇女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赚钱,江再红多次组织绣娘到四川、湖北等地为这些妇女做培训,教授湘绣技艺,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她还专门与新疆吐鲁番地区就业培训中心合作,不定期在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的定点培训机构为吐鲁番近500名绣娘传艺授课,提升当地民族刺绣工艺水平。

  江再红还多次到湘西十八洞村,指导当地绣娘把湘绣各种针法融入到苗绣中,既提升了苗绣质感,重要是提升了苗绣绣娘的刺绣技艺水平。沿用湘绣发展中“前店后厂”传统模式,通过在长沙等城市的门店和销售公司接单,再把单子分发到十八洞村里绣娘们手中,帮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江再红一直在做着湘绣的传承工作,不仅在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湘绣培训课程,也在台湾、内蒙古、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亲自传授技艺,其中仅内蒙古跟随她学习湘绣工艺的学生高达一万多人。

  从事湘绣工作40多年来,江再红一直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推动湘绣进校园、进社区。目前,江再红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湘绣人才18,600余人,提供1,100多个就业岗位。

  湘绣小镇的美丽产业

  在沙坪镇,湘绣就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湘绣协会秘书长施静云告诉记者,目前,在沙坪镇从事湘绣制作的企业和家庭作坊100多家,而在家里以单个元素从事湘绣的人多达1,000人。

  施静云还告诉记者,尽管农村的绣工群体不断萎缩,但好消息是,当地从事刺绣的绣女平均年龄正在下降,特别是80后90后的从业者正在增加。

  50多岁的张大姐是扬帆湘绣厂的钟点绣娘,平时有事就在家里,没事了,就来绣厂工作,按件计酬,她的年收入在3万左右。

  像张大姐这样的乡村绣娘在扬帆湘绣厂里有50多人。扬帆湘绣厂厂长李杏芳今年60岁,长沙市非遗传承人,出身湘绣世家。1985年,李杏芳创办了湖南第一家湘绣个体工厂,她创作生产的绣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当年,李杏芳在当地有“李百万”之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杏芳(右四)赴日本交流

  “沙坪湘绣的传承与发展,李杏芳是作出了贡献的。”沙坪街道一位工作人员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杏芳的湘绣产品很有名气,她创办的沙坪湘绣厂安排了几十个绣娘,年收入100多万。当年,长沙市与日本的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李杏芳还多次代表长沙市政府去日本传授湘绣技艺。“为了振兴乡镇企业,1985年,我将厂子象征性作价交给了镇政府。”李杏芳说。

  手工刺绣是非常耗时费力的艺术。一幅优秀的湘绣作品,少则数月、多则几年方能完成,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劈线、穿针,才达至最终的完美呈现。

  1996年,李杏芳重新出山,创办了扬帆湘绣厂,目的就是为了让2000多年的民族传统工艺,不会毁在她们这一代人手里,她想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湘绣、传承湘绣,做强做大湘绣这份“美丽”的产业。

  要让年轻人喜欢上湘绣,就需要创新。李杏芳不断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湘绣中来。不久前,她创作的反映当下生活的以《筑梦》与《逐梦》为名的两件作品放到网上后,受到青年人的追捧。李杏芳告诉记者,今后将着力拓展互联网平台,让湘绣艺术真正“活”在当下,飞入寻常百姓家。

  跨界的男 “绣娘”

  一般来说,从事刺绣女红的大部分都是女性,但在沙坪湘绣小镇,却有一位男“绣娘”闯进这片传统上由女性把持的行业,并且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这位男“绣娘”名叫彭喻,3岁进省体委学习体操,6岁被湖南省杂技团选中,招进杂技团练习杂技,9岁代表湖南省杂技团出访西班牙表演。彭喻是国家二级杂技演员,去过30多个国家演出,因外公原是长沙市湘绣厂厂长,母亲14岁进入湘绣厂工作,因此从小生活在湘绣环境中, 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刺绣。因此,他在国外演出的空隙,还会到当地市场上摆摊展示湘绣。

由杂技演员改行的男“绣娘”彭喻

  2014年,彭喻正式接手家中湘绣事业,创建湖南鸢锦刺绣有限公司。记者问他,从小学习杂技而现在接手湘绣,算是跨界。“杂技也是艺术,湘绣也是艺术,强强联合让我感觉到特别得心应手。”彭喻说他的梦想是把湘绣与杂技结合,把动态的肢体语言与静态的湘绣作品相结合,以直观的舞台艺术把湘绣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