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刘玉伟 手指之尖点切刻塑一气呵成

2021-01-19 10:36:27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刘玉伟在两岸文博会上创作微雕麵塑

  (香港文汇报记者 蒋煌基)不到两厘米的佛像,整体神态端莊。绿豆大小的头部,眉眼耳俱全,神态安详,手指自然伸展。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来自河南新乡的麵塑传承人刘玉伟製作的麵人,吸引了众多观展遊客。

  几分鐘时间,一小块毫无生命的麵团,经刘玉伟手指的变幻和「发酵」,竟成了一件精美艺术品。「一件一两厘米的微雕麵人,重量不过一两克,按照售价,实在比黄金贵多了。」刘玉伟告诉记者。

  麵塑,俗称捏麵人,是以麵粉为主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经捏麵艺人之手捏搓揉掀和简单工具的点切刻画,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早年间,麵塑手艺人走街串巷,挑担叫卖。那些生动立体的「小玩意」,总会深深吸引小孩子。而似乎麵塑寻常品玩还可以,实难登大雅之堂,一直在艺术排名上备受冷落。

  跟随名师习艺

  看起来仍有一些稚气的刘玉伟,聊起麵人头头是道。今年38岁的他,是麵塑第六代传人。17岁时,刘玉伟在一家餐馆做食品雕刻。在一次麵塑比赛上,看到汤派麵塑传承人李学珍的麵塑作品,刘玉伟内心开始不平静了:「食品雕刻的保存期较短,呈现的效果常常达不到我对自己的要求。麵塑,很美,也很难,它有它独特的艺术特点。每件作品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有人说刘玉伟始於麵塑,陷於麵塑,他的人生和事业也得缘於麵塑。继成为「民间美术开拓者」的倪宝诚的入室关门弟子后,他亦师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麵塑传承人李金诚、北京汤派麵塑传人李学珍。逐渐走出自己艺术道路的刘玉伟,获得各种奖项无数,也受邀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

  妙手雕塑形态逼真

  刘玉伟说,十年的学艺经历让他认识到,艺术来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麵塑起源於先民祭祀天地神明的一种祭品。同时,它又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他在创作时,总会先了解麵塑人物背后的故事和人物特点,更会经常走进市井中,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灵感,动其情,静心创作。

  看着老实本分的他,雕塑出来的作品灵气十足。一团麵团在他手裏,他先製作头部,行云流水般不一会儿面部轮廓、五官就逐渐清晰,人物神态也逐渐传神,甚至连鬍鬚,也精细入微。接着为麵人「穿衣」、加手。麵塑只能用加法,加法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的手臂与肩膀之间、衣服皱褶之间等结合处,难免开裂。但麵塑的美妙之处亦在於「藏」,裂缝藏在暗处,以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刘玉伟说,做微雕麵人,考验的是手是否稳,技术是否到位,材质是否恰到好处以及眼力能否够好。「微雕麵塑是行业的高度,也是希望挑战自己的极限。」 妙趣横生的童子、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各具神态的十八罗汉,都如一朵朵奇葩,在他手中慢慢盛开。

  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小小硬币上的微雕罗汉,精细至极,不仅细节完整,而且神态逼真,令人叫绝。其实早在6年前,刘玉伟挑战过在人民币一元硬币上捏十八罗汉微雕麵塑。后来他又尝试过在五毛钱硬币上捏十八罗汉。刘玉伟说,麵塑越小,它的技术含量、製作水平要求越高,对艺人的眼力和技能是个考验,需要全神贯注,屏息凝神,一气呵成,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微雕麵塑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次成型」,刘玉伟认为,做好微雕麵塑,功佔一半,材质亦佔一半。「麵裏面含有水分,水分太多不容易成型,一旦超过时间段,麵会太乾,也做不好。」正因麵塑的材料限制了其创作时间,一件微雕麵塑在刘玉伟手裏往往几分鐘到十几分鐘就能做好。刘玉伟的麵塑作品涵盖了人物、场景、花鸟鱼虫等,亦被作为馆藏。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