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继史家胡同 北京又一家可以“听”的博物馆上线

2023-05-19 16:03:27大公文旅 作者:张菡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文旅讯 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目的在于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同日,位于北京通州区宋庄镇的一栋建筑内,一座可以“听”的博物馆正式开幕。



秦思源主持开幕式 张菡/摄

  它名为声音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面积6400平方米,有常设展区“声音总站”,四个临展厅,两个音乐演出平台,以及有声音研究档案馆,艺术家驻留中心,儿童项目中心以及屋顶花园鸽哨基地。

  “声音总站”作为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常设核心展览,包含了老北京声活、自然声态、语言、音乐、声音是什么与声音与情感六个主题单元展。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秦思源称,它的初衷是从声音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让观众用另外一种思维模式来想象生活与环境。

  步入“老北京声话”展区,通过沉浸式声场、故事叙述、和观摩文物与老物件,一幕幕20世纪初北京的日常生活跃然于眼前。随着一声与博物馆内声色相同的“磨剪子嘞,戗菜刀”,声音收录的主人、也是北京老物件收藏家阿龙现场学起了老北京的吆喝声。



阿龙(右)现场表演老北京吆喝声 张菡/摄

  他表示,声音博物馆收录的是老百姓的文化,声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前老百姓要养家糊口,外出叫卖时,所有的广告都要从嘴里出来,逐渐就形成了特色。他希望声音艺术博物馆能作为一个出口,让更多人知道祖先的文化,让北京的声音在全世界传播。

  “自然声态展”中收录了上百万种动物用来交流的声音,从最小的昆虫到最大的鲸鱼;展览“语言”与语言历史学家合作,试图复原古典诗词原有的声音,使其重新回归原始的音韵之美;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每一种音乐都来自当地的风土人情,“音乐”展记录了这些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声音;“声音是什么”是一个以体验为核心的科普类展览,通过互动装置来介绍声音背后的科学道理;“声音与情感”的展览中,《你最喜欢的声音》通过媒体来征集北京市民最喜欢的声音,根据若干反馈进行声音收集。



融洽“和田和声”主题,特邀和田地区新玉民族歌舞团音乐家奉上精彩演出及京和两地音乐人即兴音乐交流 张菡/摄

  “声音艺术博物馆试图将人文声、自然声、社会声等声音传输出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声音社区中心,为观众带来了不同文化体验。这个平台也将研究声音的专家和学者召集、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合作关系,让声音作为一个更全面和广泛的跨界,从关注一个学科到关注一种媒介。”秦思源表示。

  据了解,秦思源的外祖母为史家胡同旧时主人凌叔华,后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将宅院产权转让给街道,建立了史家胡同博物馆。博物馆除了有各式各样展示胡同生活的展品,还有“震惊闺”“虎撑子”等70多种胡同声音。

责任编辑:王怡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