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和葡萄酒的发源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大省,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截至2020年末,新疆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50万亩,在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3左右,酿酒葡萄总产量可达30万吨。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的葡萄酒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产区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来看,焉耆盆地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41%,其次为天山北麓,约占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34%。新疆各产区由于其自身优势不同,其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天山北麓、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已初步形成上百家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生态葡园获得中国酒业协会全国首家酿酒葡萄小产区认证,新疆在全国第一批使用“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的16家酒庄中占有4席。
目前,新疆已培育形成西域沙地、尼雅、楼兰、乡都、芳香庄园、天塞、中菲、伊珠、唐庭霞露、新雅、驼铃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
近年来,新疆地区坚持培育壮大规模化企业与建设特色酒庄、酒窖同步发展。依托四大主产区,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酒庄葡萄酒和培育150家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休闲旅游和文化推广于一体,具备观光、名酒拍卖、品酒教学、艺术展览、度假休闲等多重功能的特色精品酒庄为目标,形成新疆葡萄酒产业的高端集群。
玛纳斯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
“中国葡萄酒之都”
“全国首个葡萄酒小产区”
“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之一”
玛纳斯县地处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与世界著名酿酒葡萄产地法国波尔多和美国加州处于同一纬度,具备种植高品质酿酒葡萄的风土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已有40年酿酒葡萄种植历史,种植规模最高达到7万亩。先后被授予“中国葡萄酒之都”“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葡萄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酿酒葡萄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酿酒葡萄产业体系新疆北疆片试验点”等荣誉,是全国第一个获得小产区认证的葡萄酒产区。
玛纳斯县目前主栽品种有赤霞珠、马瑟兰、烟七三等10余种(其中赤霞珠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酒庄6家,酿酒葡萄加工能力10万吨/年,其中中信国安是全疆最大的葡萄酒生产龙头企业,生产的尼雅、西域沙地、西域赤霞珠等系列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评酒大赛中屡次摘金夺银,共获得大金奖2项,金奖72项,银奖70项,形成了西域沙地和尼雅两大品系未代表的四大葡萄酒产品。
玛纳斯县充分利用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战略发展历史机遇,以葡萄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将玛纳斯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让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葡萄酒享誉全国。
“十四五末”,玛纳斯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6万亩,年产葡萄酒4.2万吨,葡萄酒产值将达到2.1亿元,特色精品酒庄达到45家以上,建成葡萄酒小镇,将实现销售收入7.14亿元,培育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酒庄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酒庄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带动文化推广、餐饮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45亿元,实现小产区撬动大产业。
玛纳斯县葡萄酒产区作为自治州葡萄酒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产区的议案,为加快该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这两年玛纳斯县给酒庄、酿酒厂、葡萄种植户、酿酒葡萄基地等及时拨付了州县支持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补贴款1087万元。
在国家葡萄专家指导下,玛纳斯县还在园艺场建立酿酒亩产500公斤、800公斤标准化示范园2500亩。在凉州户镇建立酿酒葡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7个,面积8200亩。同时委托由中国葡萄酒协会组建的专家团队,为玛纳斯县编制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专家组先后三次来该县进行实地调研,为玛纳斯县葡萄酒产业发展把脉会诊。
玛纳斯县将紧紧围绕葡萄酒产业,建立健全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依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力量,全面指导示范区建设,提高葡萄种植技术水平,提升原料品质,确保葡萄酒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