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打响禾木喀纳斯景区品牌
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禾木哈年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
近年来,禾木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和“旅游兴疆”战略,落实阿勒泰地委“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工作安排,紧抓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的有利机遇,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逐年增长,2019年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
一、基本情况
禾木村位于位于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驻地,东距喀纳斯景区90公里,边界线长72公里。土地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4万亩、草场约57.56万亩、水源涵养4.6万亩。共有户籍人口590户1671人,户均宅基地800㎡,主要养殖牛、马为主等,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2000年禾木村正式发展旅游业,主要经济来源为种马场、黑蜂、马队、漂流、租房等产业。禾木村流转数量156家,流转规模124800㎡,流转模式由当地居民租赁给经营户,每间房租金25000元。
二、开展农村宅基地流转工作经验
近年来,禾木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秉承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理念,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把“冷经济”变成“热资源”。
一是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化零为整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改变地处偏远、生产结构单一的落后局面,禾木村按照“携手多赢、合作共生”的原则,确定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法人代表,先后成立了高加索黑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阿尔泰山黑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禾木山花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禾木村马队合作社,有效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就业增收,2020年投资141万购买黑蜂555箱、新建管理用房及库房100平方米,现夏季蜜产量约30吨,马队从最初的30匹发展到如今450匹马,实现农牧民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二是民主决策,房屋租赁盘活集体经济。为进一步盘活村集体经济,禾木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将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的9间房屋出租给个人,每年保障有16.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2015年,禾木村10座摊位正式投入运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确定10个困难家庭参与摊位经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摊位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村党支部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将摊位扩展到28座,每个摊位经营者收入从最初的1万元到现在的3万元。
三是固本培元,厚植群众基础力。重点从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配备村党支部委员,多途径提升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履职能力,2016年至今调整村干部13人,清退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村干部1人,聘用村助理3人。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50余次。整合优势资源,铺设禾木村7公里、新建禾木村内木栈道3.5公里、安装禾木村古村落特色路灯200盏。
四是依托旅游资源,刺激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服务礼仪、工艺品制作、特色养殖等多种类型技能培训131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马队经营88户88人、参与经营摊位22户22人、对外出租房屋95户,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边员24人,实现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次转移就业,户均增收入3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大力推进旅游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把劳动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融为一体,形成生态观光和乡村休闲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与景区相配套的住宿功能,充分体现旅游的、景观的、文化的、生态的和观赏的价值;坚持高中低相结合,注重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喀纳斯景区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