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戏中以动物代替人类查案
如果要数香港出版界近年的重要品牌,正文社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一定榜上有名,内容把福尔摩斯的世界二次创作,由狗、猫、猩猩、狐狸等动物代替人类查案,一路长写长有,成为罕有的长寿系列。电影人将这个系列改编成动画搬上银幕,可说是顺理成章。
《大侦探福尔摩斯》作者厉河与动漫及电影界关係密切,今次将其小说改编成动画片,有一定吸引力。这是继《麦兜》系列,又一个本地原创作品的动画改编。和走成人都市童话路线的《麦兜》不同,《大侦探福尔摩斯》是十足的儿童路线,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夫子》动画以来,本地的首次尝试。
重视科普精神
《大侦探福尔摩斯:逃狱大追捕》的故事来自小说系列中的两集同名作品,讲福尔摩斯追捕劫富济贫的侠盗马奇,最后在马奇私生女的生日会上擒获他。四年后,马奇越狱,连带狱中老大刀疤熊也越狱成功,并挟持马奇的女儿,要他交出多年来偷盗的财富。福尔摩斯明白马奇越狱的苦衷,静待他自首之外,联同华生和幹探李大猩和狐格森出手,营救马奇的女儿……
故事的背景和正宗的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是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工业革命下贫富悬殊的社会,马奇之所以被称为侠盗,因为他下手的对象都是剥削无度、贪得无厌的资本家。而他劫来的财富,也是用在贫苦大众身上。
如果说,这部《大侦探福尔摩斯:逃狱大追捕》有超越一般儿童作品的地方,多少是因为作者花了不少工夫去刻画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一般劳动者的痛苦,工作朝不保夕,生活困顿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它又不像传统的侠盗故事如《罗宾汉》等,停留在“劫富济贫”的表面,而是加入阶级流动的思考。作为侠盗,马奇“偷盗”,让穷苦小孩以为这是好事,反而影响了他们的未来。人人以偷盗为业,永远无法摆脱贫困。所以,他要回过头来教训这些小孩。当然,马奇另一方面资助孤儿院,当中除了父女情,也是一种更加实在的济贫,这种“劝善”的态度,挟带着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有着多个层次的思考。
此外,这部作品裏的福尔摩斯十分强调科学调查的精神,往往通过查案及搜集线索的细节,来介绍各种科普知识。像马奇在冬天雪地用湿衣翻越监狱围墙的情节,除了是来自日本网走监狱逃狱王的真实例子,也加入了大量科学细节的介绍。事实上,《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中的人物,也配合另一系列的读物──《儿童的科学》杂志,通过这些人物来推广科学小常识。
画面简洁流畅
或许,这个《福尔摩斯》系列最大的特色以至争议的地方,是拟人动物的角色,主角福尔摩斯、马奇是狗,华生医生是猫,还有狐狸、兔子、牛等等……过去曾有日本动画人製作过角色全是拟人化的狗的《福尔摩斯》动画,但故事是更加强调冒险精神的儿童片,和厉河的善恶道德思辨加科学常识的教育方向,有所不同,画风也更偏向可爱。
本片导演之一是执导过头两集《麦兜》动画的袁建滔,在製作层面上显得相当成熟。整个画风是十九世纪末,工业革命时代的欧洲风格。虽然不像某些日本动画那样,有着极度写实的背景,但画面整体简洁乾淨,动作流畅,完全配合到故事的风格。可以说,在製作层面上,是港产动画片的上乘水準。而这点是在相当有限的资源内完成的,更是难能可贵。
《大侦探福尔摩斯》整个系列小说有着完整的世界观和庞大的故事架构,拍成系列电影的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