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奇幻魔术在香港”系列之一/朱氏父子的魔术奇缘/[大公报记者]温颖芝

2019-12-07 04:23: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朱宏誉在自家魔术店前留影

  魔术的起源时间无从考据,但历史上最早的魔术纪录是四千多年前於埃及发生,而香港的魔术历史亦有七十多年。香港第一位魔术师为上海出生的朱宏誉,一九三九年他创立的朱氏魔术学社(WY Chu Magic Studio)是香港首间魔术专门店,曾製造及出产不少魔术道具及玩具。

  魔术似乎一直是一小撮人的喜好及兴趣,但近年香港流行起街头魔术,连台湾艺人周杰伦亦是魔术爱好者。无綫电视亦曾製作有关魔术的节目,曾担任节目主持人的魔术师甄泽权早前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获得成就固然值得鼓舞,但亦有不少默默努力还未扬名的魔术师多年来仍在坚持,努力拓展香港魔术的发展空间。大公报自今期起,一连三个周六刊登“奇幻魔术在香港”,专访不同年代的魔术师,探讨香港的魔术发展史。

  先从香港的魔术历史说起,香港第一位魔术师朱宏誉於上海出生,能说及书写流利中英文。朱宏誉年轻时为官,曾为肇庆县县长。因为精通英文,那时他订阅了一些国外的杂志增广见闻。当时刚好有一本杂志提及魔术,令他产生了兴趣,随即研究并寻找有关魔术的来源。后来他知道美国有一套名为《Tarbell Course in Magic》的英文魔术大全,他的魔术知识就是从这裏开始。

  朱宏誉一九三九年在香港德辅道中创立朱氏魔术学社(WY Chu Magic Studio),这亦是香港第一间魔术专门店。后来曾迁到尖沙咀漆咸围、红磡漆咸道,最后搬至火炭产品陈列室。朱氏魔术创立逾七十年,“朱氏魔术”期后由朱宏誉儿子朱英泽接手管理。

  多年心得结集成书

  一九五六年,一班魔术爱好者组织了香港第一个魔术会“东方魔术会”(The Guild of Oriental Magician),朱宏誉被委任为会长,当时不少高官、商人都是会员。当年的港督葛量洪担任名誉顾问。朱氏魔术的函授讲义有四百多种,全都是出自朱宏誉手笔,图文并茂。一九五九年,朱宏誉把多年心得结集成《万国魔术》一书,同时他还製作魔术道具,“刀锯美人”中的朱氏魔术刀便是其经典作品之一。朱宏誉高峰时期聘有多达十名工匠製作道具,儿子朱英泽亦有协助父亲做大型道具。当时朱氏魔术的顾客包括来自澳洲的Mr. Kent Little Wood,英国的Mr. Ali Bongo,David Nexion和Tommy Cooper,也有来自美国的魔术师Mr. Diarlbo和印度的Mr. Sorcar。香港常客就有著名魔术师差利张(张宝华)及Mr. X(邝镇洲)等等。朱宏誉一直认为魔术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走江湖卖艺的什麼奇术或旁门左道。所以多年来他坚持不收徒弟,只是收学员,修毕课程的学员,可获朱氏魔术颁授毕业证书。所以朱老先生桃李满天下。

  一九七○年代,朱老先生渐渐淡出,由儿子朱英泽接手“朱氏魔术”,改名为“Chu's Magic Studio”。现年七十岁的朱英泽都已退休,“朱氏魔术”亦已结束营业。他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详述了香港的魔术历史及他对魔术的见解。

  朱英泽表示自小便受父亲薰陶,成长过程都一直接触魔术。加上爸爸跟世界各地很多魔术师有联繫,很多外国魔术师都特地来港找他订造魔术道具,有时也会教他玩一些新魔术,令他获益良多。他说:“后来爸爸叫我帮忙做道具,由刨木、油漆、锯木开始,我都锺意魔术,产生了兴趣,就继承了爸爸的生意并当上魔术师。一直都是从事这一行,也没有想过转行。”

  多位名师启蒙指导

  朱英泽是香港第一个变白鸽及彩雀的魔术师,他曾赴东南亚、日本等地表演。他说:“七八十年代,我在香港的美丽华、万寿宫、水晶殿表演,当时有很多观众是海军。但维持了五、六年,公司就转营。因为我去日本表演时,发现了原来魔术玩具也可以做一门生意。日本的魔术都好先进,很多小朋友都锺意玩魔术,我之后就转营製作魔术小道具。三十年前,公司就开始在内地设厂。”朱英泽坦言在以前的年代做魔术生意一点也不难,因为他本身对这一行已很熟悉,加上爸爸已在这一行很有名,他只是继承父业,去将爸爸的事业发扬光大。爸爸又是启蒙他最深的一个人吗?朱英泽说:“所有我接触过的著名魔术师,都有启蒙过我。像Tommy Cooper、David Copperfield都有帮我爸爸买道具,他们都有教过我。”

  作为魔术师,自然有当魔术师的规则,最重要当然是不能“穿桥”,将当中的窍门保密。而当魔术师的条件又是什麼呢?朱英泽说:“做魔术师是很难的,易学难精,要玩得好,手法好重要。一些大魔术,要花上七、八年才练到纯熟。为了让观众有新鲜感,做魔术师也要不断设计新的魔术,这是最困难的地方。反而变魔术本身是不难,因为魔术是假的,只要做出来令人相信便可以,正所谓真亦假时假亦真。”魔术师最怕又是否失手穿崩呢?他笑说:“其实都好少会失手,失手的原因是不熟练,机关控制不準。每天都表演的魔术师,好少会失手。”

  香港缺乏表演场地

  近年香港流行街头魔术,朱英泽觉得这虽区别於正统魔术表演,但街头魔术一样很受欢迎。而魔术亦有潮流,像近年很多魔术都加入了科技的元素,用上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创造出很多魔术,让观众觉得更有新鲜感。虽然魔术在港发展历史悠久,但始终也未能做到普及化或大受欢迎。他解释道:“香港始终不像外国,外国有好多魔术协会,定期会有聚会,香港魔术界感觉像散沙,以前只有朱氏魔术有办聚会。我自己就觉得魔术绝对是中国文化之一,是一门艺术。魔术在中国都有长远历史,以前的中国魔术铜环‘九子连环’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只是我们没有将魔术发扬光大。”特区政府又可以为魔术业界作出什麼协助呢?他想了想说:“我觉得特区政府都不知怎样去帮,因为行业太细了,今时今日科技发达,有能力都去发展科技。年代不同了,从事魔术行业的人都少了很多。始终要时间去练习,又未必赚到钱。”作为前辈,看到魔术发展的状况如此,会否感到可惜呢?他表示这就是“新陈代谢”,不单止魔术行业,很多古老行业如补鞋、造雨伞、造泥公仔或是紮狮头技术都逐渐失传,社会不断进步,他觉得这个状况也是正常的。

  朱英泽又指魔术未能在香港做到成行成市,另一原因是连表演场地也缺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当时有很多夜总会、私人会所出现,他那时都常被邀请到不同的夜场表演。但现在夜总会所剩无几,他说:“就像歌手一样,以前的老歌星可以去很多酒廊或夜场献唱,现在都没有了,只能开演唱会,但又有几多人可以有能力在大的场地开个唱呢?如大卫高柏飞这麼出名的魔术师,才可以周围飞到世界各地表演。”不过,他都庆幸自己尚算幸运,以前他做魔术生意时,都算是香港独市,所以生意营运得不错的。他笑说:“发达就无份了,但揾两餐,养妻活儿还是可以的。”

  今年已七十岁的他,年轻时便开始继承父业,一直从事魔术事业。今年他都退休了,结束了有几十年历史的“朱氏魔术”,问到他会否感可惜呢?他说:“我们的家族生意传了三代,我女儿之前都有帮我打理,都不会可惜的,很多家族生意都未必可以一直传下去。最重要是我尽能力去做,令我爸爸留下的生意可以发扬光大,并传出国际,已很满足了。”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