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长戴口罩慎防皮肤过敏

2020-03-08 04:23: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长时间戴口罩,若处理不当有可能令痤疮爆发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人人口罩不离脸,特别是在前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有不少个案显示,长时间佩戴口罩容易令皮肤出现问题。今次访问了皮肤科专科医生,教大家如何做好预防措施,保护脸部肌肤。

  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有些人因长时间戴口罩,衍生了长暗疮、皮肤敏感等问题。

  亚洲医疗专家学院皮肤科专科医生侯钧翔说:“事实上,戴上密不透风的口罩,侷促不透气,多多少少会对皮肤有影响。口罩本来有保暖作用,可是比对核心温度摄氏低4至5度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升高增加皮肤油脂分泌,引致生暗粒、粉刺,肤色偏红。严重的会令口罩覆盖位置的血管扩张,有机会导致其他疾病,或爆发痤疮、玫瑰痤疮复发等问题。”

  须彻底清洁

  皮肤不透气易生致敏问题,可是疫情持续时,大家又不可以口罩离身。

  他说:“市民戴上口罩,口内的水气长时间沾湿皮肤,易让细菌滋生。同时,佩戴者若经常不停拉扯口罩,会令皮肤屏障受损,引致过敏性皮炎。而口罩内残留化学物质,或口罩生产时的加工物质传递到皮肤,也会令皮肤过敏,出现发炎、赤痛、痕痒、肿痛、甩皮等,此时便需要接受治疗。”

  因此,侯医生建议大家可在小休及进餐时,将口罩除下。

  他说:“当小休或进食时,大家先清洁双手,把口罩除下,让皮肤透气并进行洁肤程序。如条件不许可,就用清水印去皮肤的分泌。晚上回到家裏除下口罩,大家须彻底清洁皮肤的污垢,保持皮肤乾爽,然后保湿。有不少OL进食时将口罩拉下挂在颈上,没将口罩除下,这是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样会令下巴及锁骨没有透气机会,从而令皮肤产生更多问题,甚至会拉伤皮肤。另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耳背位置,因佩戴口罩需贴面,而让口罩的橡筋长时间挂在耳上,易拉伤耳背皮肤。如果口罩橡筋过紧,可放些纸巾在耳背上,以减少皮肤损伤的可能。”

  宜减少化妆

  侯医生又建议爱美女士为了皮肤着想,在疫情下暂时减少化妆。

  他说:“减少化妆可预防皮肤出现问题。现阶段,大家只需於皮肤外露位置涂上防晒用品,便已足够;但回家后,记得将防晒品遗留在面上的污垢彻底清洁,并注重护肤,勤敷面膜。”

  早前一罩难求的情况现时虽有纾缓,但侯医生提醒市民购买时仍需拣选合适的,切勿盲抢。

  他说:“大家要拣选有防护作用的口罩,并需正确佩戴,才有足够保护作用。单凭一个口罩也不够,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及勤洗手。戴口罩要紧贴口鼻,不要经常移动口罩位置,也别用手触摸口罩和其他物品,若口罩已沾湿、变形,不可再用,须换上新的口罩。我强调的是,戴口罩只是防疫措施的其中一环,还需配合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否则单凭一个口罩,防疫作用是不全面的。”

  关於口罩的选择,侯医生认为市面上出售的外科手术口罩已具备足够的防护,勿过犹不及。

  他说:“外科口罩的结构共分为三层,外层经防泼水处理,可预防飞沫传染,中间层是静电过滤层,具有过滤细菌的效果,内层则採用吸水材质,可吸收佩戴者所产生的口沫。至於棉质口罩主要作用是阻隔花粉,於防疫保护的作用不够彻底。另外,N95口罩适用於临床及特殊工业用途,由於这款口罩製作时於防护上有严格规定,且很侷促,令佩戴者容易感到不适。此外,留意家居洗手间U形管的去水位是否畅顺,避免回流,杜绝细菌传播。”

  在疫情下,市民谨记做好防护措施,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大家不用再天天戴口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