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这是内地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展。展览“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部分,展出来自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三家文博机构的逾百件(组)藏品。其中,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五十三件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唐宋八大家,今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明仇英赤壁图卷》、《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北宋苏轼行书阳羨帖卷》等此次均有亮相。
来自国家博物馆的八幅神态各异的“唐宋八大家”画像首次被集中陈列。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介绍,这八幅画作佚名、技法精湛的肖像并非一人所作,而是从不同画卷中选取。这些绘画作品準确反映出“唐宋八大家”特有的精神气质,神情刻画细緻入微,画像中他们身着的服饰体现其身份地位。
欧阳修改稿诞千古名篇
作为苏轼、苏辙、曾巩的老师,以及王安石政坛上的伯乐,欧阳修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独树一帜。此次展览中的《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正是他留世的真迹之一。该卷南宋时为周必大所藏,元代为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八世孙欧阳彦珍递藏,清嘉庆年间进入内府收藏,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此卷行书包括《欧阳氏谱图序》和《夜宿中书东合》七律一首。从跋文中可知前者作於公元一○五五年(至和二年),欧阳修时年四十九岁,后者作於公元一○六三年(嘉佑八年),他时年五十七岁。《谱图序》稿是欧阳修所作族谱序文,叙述修谱因由和原则。《夜宿中书东阁》是一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格律清晰。
除了是“家谱设计者”,欧阳修还热衷於“改稿”。董宝厚说,在传世名篇《醉翁亭记》刚写下时,开头四面山介绍十分详实。一次他念给砍柴夫听,对方直言开头太过繁琐,不如改成“环出皆山”。从此以后,甚至是晚年,欧阳修更加注重改稿,《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就有很多涂改和批註的痕迹。从这件展品可以看出,一个文学家如何构思文章,千古名文又是如何产生。
韩愈存世唯一墨迹曝光
唐宋八大家诗文名篇数量众多,但相关传世墨迹等文物数量鲜少,且多寡情况极不平衡,如苏轼存世作品较多,而韩愈仅有一件,柳宗元几乎没有。
作为现存楷书墨迹中署年最早的小楷书杰作,《东晋佚名小楷书曹娥诔辞》所书内容为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所写的诔辞。此卷还有大量晋唐人观款,卷后还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等人题跋,曾经南朝萧梁内府,南宋内府、贾似道,元内府、郭天锡、柯九思,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清内府等庋藏。
此次展览,常常被一笔带过的“晋唐人”观款成为重点。韩愈存世唯一墨迹,就在此作不起眼之处,署款处可见“退之题”。其上还有柳宗元堂弟柳宗直的观款,以及怀素、僧权等名人款。
在众多展品中,《祁寯藻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并序》也是颇为独特的一件,这件展品体现出韩愈作为军事家鲜为人知的一面。除了文学成就与艺术造诣,韩愈还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韩愈曾任行军司马,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家,《祁寯藻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并序》的内容就是回顾韩愈参加的一场大获全胜的战役。
苏轼《阳羨帖》曾散落民间
作为旅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阳羨帖》也在该展中亮相。相传,当年宣统帝溥仪携带大量历代内府所藏的字画名迹,偷偷密藏於东北伪宫“小白楼”,苏轼《阳羨帖》亦在其中。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逃命,不少宫内宝物弃之於“小白楼”中。乱兵发现楼中有宝,一阵哄抢而尽,苏轼此札散落民间,后所幸被国家文物部门征购入藏。
《阳羨帖》其实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信札,全文仅六十八个字。大意为:我虽然已经在阳羨买了田地,但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禅师以前说过在邻莊準备了田地,结果怎样?我委讬得之去商议经办这件事。景纯家的田地,也请得之商议经办,此事就不详说了。为这点琐事不时的打扰您,您大人大量,想来必定不会怪罪我。苏轼再拜。
《阳羨帖》此札曾经启功、谢稚柳、杨仁凯等专家过眼鉴定,认为其笔墨气息甚佳,来源真实,确为内府收藏之珍品,疑为“鈎填本”。但今之学者认为信札笔墨流畅,清逸神俊,气息超然拔俗,毫无生硬迟涩之笔;笔墨内含再现苏学士潇洒出尘之风骨,应为苏轼真笔。目前对《阳羨帖》为苏轼亲手所书的观点,书画界已无异议。
图片:辽宁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