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山水有情 文脉绵延 韩愈与潮州的不解之缘

2022-06-26 04:2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集樑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广济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元八一九年,怀着内心郁愤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感伤,韩愈奔赴在贬谪潮州的途中。抵达地方后,他立意治潮,政绩可观,让“南蛮之地”潮州到北宋以后变身成为“海滨邹鲁”,潮州山水也从此改“姓”,潮州人用各种方式纪念着韩愈,古城生活因此增添了许多趣味。\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潮州报道

  到过潮州的人,都会对这里的一些地名留下深刻印象:韩江、韩山、韩师、韩祠、昌黎路、昌黎小学……仿佛整个城市都姓韩,“韩愈”的韩。对于记者的疑问,随便拉上一位潮州市民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

  远贬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但对于潮州这个当时极为偏远的地方来说,却是大幸。了解潮州和韩愈的关系,记者选择了从韩江开始。

  每座城市的记忆中,都有一条母亲河。潮州的母亲河,是韩江。驾车从韩江边上驶过,目之所及,宽达百米以上的江面澄澈、宁静;微风拂面而过,水面上即泛起一层层粼光,在阳光下闪烁,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很难想像这里就是韩愈笔下“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潮州刺史谢上表》)的地方。

  那时,韩江还叫恶溪,水患频发,当地历来有“每四年发一次大水,每八年来一次大洪水”之说。水患之外,这里更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爬行动物——鳄鱼。据唐代潮州志记载,恶溪里的鳄鱼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人们发起攻击,每一年都有无数的人丧命于此。五十一岁的韩愈抵达潮州,庆幸渡江之时没有被鳄鱼攻击,但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被鳄鱼吃掉的震撼场面,久久不能释怀。

  撰写名篇《祭鳄鱼文》

  身为地方官,韩愈决定做一件大事:消灭恶溪里的鳄鱼。文人的“武器”,自然是文章,因此韩愈要除掉鳄鱼,首先写一篇《祭鳄鱼文》。站在韩江边上,遥想当年手无寸铁的一介文官对着鳄鱼一本正经宣告要将牠们驱逐出潮州的样子……当然,最终战胜鳄鱼的不是韩愈的传世名文,而是手持武器的士兵,以及在溪水和沼泽之间修筑起的一道堤坝,这并不妨碍潮州人感念韩愈的付出。

  驱逐鳄鱼,只是韩愈在潮州的功绩之一,此后他开始兴修水利,主持开凿水渠金沙溪,灌溉农田,发展桑织。此外,还有赎放奴婢、兴办教育两桩功绩,韩愈八个月内在潮州完成了四件大事,为后来潮州成为“海滨邹鲁”奠定了基础。“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为纪念韩愈治理潮州的功绩,潮州山水从此改姓,“恶溪”更名为“韩江”,笔架山改名为“韩山”,潮州市区还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等,最重要的当然还建一座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潮州八景”韩祠橡木

  韩江东岸,就是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九九九年)的韩文公祠所在。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韩祠橡木,历史上就是潮州八景之一。

  还没看到牌坊,步上祠前广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长长的梯级。所谓高山仰止,对韩愈这样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后人大概只能用一路攀爬、视线向上,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视线之内,远处那并不高峻的山丘上隐约可见的祠宇,也有了雄伟巍峨的感觉。

  如果你读书的时候,也曾为背诵各种诗词而苦恼,那来到韩文公祠大概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站在祠前广场上,台阶中央是一本古书造型的石雕让人难以忽视,上面是童年时耳朵都听出了茧子的韩愈《进学解》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父母的叮咛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拾阶而上,祠的正门耸立着一座潮州城内常见的四柱三门石牌坊,上书“韩文公祠”四个遒劲大字。正门之后,步入一个绿草成茵的小庭院,南侧甬道是“南天碑胜”百米碑廊,陈列有海内外著名人士赞颂韩愈而题写的碑刻;北侧山坡有一个被称为侍郎亭的凉亭隐于苍木浓荫之中。正中轴线上,便是韩文公祠的主建筑,前后二进,有左右两廊相连。

  一路向上,韩祠里亭台楼阁高低起伏,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终于抵达最高处的侍郎阁,据说是因为韩愈的最高官位是侍郎。侍郎阁前一尊韩愈半身像面向古城而立,在记者看来这是最佳观光点,站在“韩愈”身侧极目远眺,古老的广济桥横跨于江面之上,江的另一侧广济门城楼高耸,整个潮州古城的景色尽收眼底。  

  离开韩文公祠,跨过马路就是潮州八大景观的另一处景观“湘桥春涨”所在。在中国的成语中,过河拆桥不是一个好词,但这样的景象却每天都在潮州上演,潮州人不仅以之为豪,还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因“拆桥”奇观发生在韩江之上,被“拆”的桥叫湘子桥,当地人说这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为了帮助韩愈,一个晚上动员了八仙前来出力,才修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开合式石桥。

  数百年后建造的桥,都要与韩愈扯上关系,大概就是潮州人对韩愈表达怀念之情的独特方式吧。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间的浮桥尤为特别,开启时可通船、可洩洪,关闭时可通人,站在浮桥上接受江风的轻抚,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异想天开、灵活应变。

  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之美,不仅在于古人的智慧,还有“一里长桥一里市”的奇特景观。“踏上湘桥不知桥,疑是身在闹市中”,皆因广济桥的亭台楼阁上曾经商铺林立,走上广济桥就像走进了大型商场、超市,柴米油盐、日用百货,应有尽有。记者漫步在广济桥上,虽然没有看到闹市,但亭台楼阁并未荒废,成了非遗展示区,港台明星结婚非常喜欢的潮绣裙褂,以及潮雕、潮塑、潮剧、功夫茶具等非遗精品让人目不暇接,还有非遗传承人演示技艺,如此有当地特色的“桥市”文化另有一番韵味。

  走完广济桥,随即看到古老而厚重的城墙,以及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广济门城楼。这是到访潮州的游客又一指定打卡点,抬头仰望,一楼有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的匾额“岭东首邑”,二楼有国学大师饶宗颐书写的匾额“东为万春”,三楼有萧娴题写的匾额“广济楼”。透过城楼下的拱门往里看,只见一座座牌坊沿着街道向远处延伸,看不到头。

  当记者从一座座牌坊下穿行而过,就不得不惊叹于这里的好学之风和文人辈出。当地人告诉记者,高峰时潮州城内共有一百多座牌坊,其中太平路最为集中,数量最多,因此也叫牌坊街。此时,“地胆”再一次提到了韩愈。韩愈留给潮州后人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办学校、兴教育,由他开启的好学之风,在宋代开始显示出了效果。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唐代潮州只出过三名进士,而到了宋代,进士已有一百七十二人。明清两代,潮州进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

  骑楼与石牌坊共存

  如果说牌坊街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那么街道两旁那些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则代表着潮州的开放和活力。清末,骑楼被引入广东,太平路附近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南洋风情的骑楼与明清石牌坊共存,互为映衬,中西合璧的风貌成了潮州古城又一特色。

  文人雅士,最爱莫过于游园赏景,被贬到潮州的韩愈也没有丢弃这习惯。与古城相邻,有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庭园,一湖碧绿清水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丝丝清凉。这就是潮州西湖,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以前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据说是韩愈在潮州时喜欢游玩的地方。

  今天的潮州西湖,有一座景韩亭,墙壁上一首署名为“退之”的《白鹦鹉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韩愈,字退之,据说这就是韩愈手书,这大概就是韩愈曾来游园的证据吧。沿着湖边走,记者相继经过涵碧楼、湖心亭、奇石馆、凤栖楼、景韩亭等景观。和潮州古城内那种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不同,这里绿树环绕,亭台楼阁散落于湖泊之旁,带着一丝江南园林的味道,不知道韩愈在这里是否会触景生情,想起江南的日子呢?

  图片: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