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太子参植株。左图:太子参药材。
春季万物生发、乍暖还寒、湿气回南,若人体阳气不足,气机升发不畅,易产生“春眠不觉晓”的春困倦怠、忽寒忽热的不适。尤其对于一些感染新冠病毒发热咳嗽阳康后仍觉身体乏力明显、精神不佳、心慌,不时作咳难断尾的患者,由于疾病损伤气阴,此时若要选择中药材日常调补,一定要注重平和温润、养阳护阴,切忌补益过猛助热伤阴。这时候,使用太子参是一个好选择。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是石竹科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块,其药性平,味甘微苦,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之功效。此药最早见载于清代1757年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据传最早发现此药,是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故名太子参。
太子参临床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气阴不足、热病后虚弱易汗、口渴咽乾、肺虚咳嗽、心悸失眠等症。太子参健脾补气的药力虽较弱,但胜在药性益气不升提、生津不助湿、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属补益药中的平和清补之品。尤宜小儿、老人和体虚不受补之脾肺气阴两虚的患者,在广东天气清凉收敛之气不足,临床遇到这类患者,我基本选用太子参,而少用人参北芪类,患者服药后自觉舒服,身体的不适也会有很好的改善。
虽然太子参史载的药用历史才几百年,但由于其药用功效良好,营养价值高,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有关对太子参的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分析,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类、多种氨基酸类、多糖类、脂肪酸类、甾醇类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保护心肌作用,以及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降血脂血糖、促进受损的呼吸道组织修复、止咳等作用。而且动物实验发现,太子参对生殖腺发育没什么影响,避免了儿童因治疗疾病需要使用党参、人参、北芪等药物可能出现性早熟的弊端,不愧其“孩儿参”之名。
太子参的平和清补之性,使其在食疗中也广受欢迎,日常可以做茶饮或入馔煮汤,佐以陈皮、莲子、淮山、瘦肉或鸡肉等,美味又有益。但要注意口苦口臭、便秘尿黄、脾气暴躁阳热旺者,以及外感疾病热盛邪者不宜。
作者为注册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