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艺术赏析/“扬州八怪”领异标新开先河

2023-04-09 04:23: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高翔《弹指阁图》(中)金农《隶书墨说》(右)闵贞《八子嬉戏图》轴

  清中期,画坛崇尚摹古,疏于写生,脱离生活;书坛则馆阁体盛行,腴润妍丽,千人一面。当传统书画艺术走到了十字路口,以郑燮、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应运而生。他们表面个性迂怪、不合时宜,实则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扬州八怪”领异标新、自立门户,是在继承文人书画传统基础上的突破,为后世艺术创新开创了先河。\大公报记者 宋 伟

  目前存世的“扬州八怪”作品数量近2000幅,而正在旅顺博物馆展出的“见怪不怪──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则云集了66件“扬州八怪”书画精品。策展人、旅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闫建科表示,展览中的高翔《弹指阁图》、金农《隶书墨说》、闵贞《八子嬉戏图》轴等都是罕见的艺术佳作,展期至4月11日。

  鸿儒弄笔 淡泊名利

  “扬州八怪”多数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工诗善书,为时人所敬重,往往成为贵官富商的座上宾。高翔早年受石涛指点,书画有石涛遗意;金农和陈撰都受教于著名学者,皆举“博学鸿词”而不就,晚年学画,率意点染,即成妙笔;汪士慎嗜茶守贫,晚年失明仍能笔耕不辍;边寿民结茅苇际,为雁传神,人称淮上高士;李葂以诗画受知于卢见曾,危难之际,不离不弃;杨法善书,苍劲古朴,在许多扬州名园中留下了印迹。这些饱学之士淡泊名利,不以仕宦为正途,而以诗文书画相砥砺,在人品和艺术上都堪称典范。

  传统文化中宣导“学而优则仕”,“扬州八怪”中郑燮等通过科举考试或荐举等方式,幸运地进入仕途,并期待有所作为,但经历宦海沉浮后,又辗转扬州卖书鬻画,在艺术上开创了新的事业。

  譬如高凤翰曾官歙县丞、泰州盐分司,遭诬被讼去官。后久寓扬州,与金农、郑燮、高翔、李方膺、边寿民等相投契。乾隆二年,55岁的高凤翰右臂病废,更号“后尚左生”,改以左手作书画。与之经历相似的李方膺,以父荫授山东乐安、兰山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继续任官,仍不善逢迎,被诬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常往来扬州卖画。高凤翰和李方膺,一个爱石,一个爱梅,在他们的笔下,石的坚凝与梅的清臒,都堪称艺术家正直倔强人格的写照。

  布衣匠心 不落蹊径

  八怪中的黄慎、罗聘,出身贫寒,终身布衣,以卖书鬻画为生。相比金农、郑燮等,二人的绘画技艺更加成熟全面,山水、花鸟、人物写真,都能不落蹊径。

  黄慎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困难,便寄居萧寺。善画人物,早年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为题材,也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