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种地吧》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
刚刚出炉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中,视讯网站平台爱奇艺于2022年推出的网络综艺《种地吧》入围最佳电视综艺节目,有人对此感到意外,亦有观众赞道“‘小种地’值得”。
表面上看来,《种地吧》是一款脱胎于选秀模式的真人骚造星节目,但真正让这档制作成本并不高企的“素人”节目在一众全明星综艺中异军突起,赢得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的,是其节目高度的真实和透明带来观众高度的黏性,同时通过“认真种地”这件事情,击中当下年轻人渴望某种确定性、渴望努力与回报成正比的心理。\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宁碧怡
网络综艺《种地吧》从开播之时,节目组在飞行嘉宾选择、“种地少年”们的生活设施上的捉襟见肘,到如今如邓超、陈赫这样的各路大牌明星都主动请缨参加节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默默耕耘的《种地吧》,在少年们的汗水间结出自己的果实,成为一款受到年轻人热捧的“下饭综艺”(适合边吃饭边看的综艺)。这是一档认认真真在种地的节目。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业压力加剧,导致内地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了较为消极的状态,《种地吧》总导演在谈到为什么要做一档“种地”的综艺时,表示:“大家觉得在职场和社会中,自己的呐喊和挣扎起不到什么作用,没有力量改变什么。但种地这件事,是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的。”
“无趣”直播 观众爱看
十分微妙的是,节目组选择的“种地少年”,不少都是“选秀偶像”出身。伴随2021年在内地开始的“清朗”运动,“选秀综艺”逐步淡出观众视野,而不少“为秀而生”的选秀偶像们,也成了“失业人群”。导演希望让年轻人来幹“种地”这个事情,让他们不再只把舞台当成最大的人生目标,把他们放到田地里,做一档真正接地气的节目。于是,《种地吧》诞生了。
因为节目海选“种地少年”的模式,嘉宾许多都为等待出名的选秀偶像的身份,以及后期在向观众售卖农产品时推出99元人民币一盆月季花这样近乎“割韭菜”的行为,很多人都将《种地吧》这档节目看做是选秀节目的“借尸还魂”。某种程度而言,无论舞台唱跳还是种地,在以造星为最终目的的节目思路中,都只是艺人成名的方式,从这个目的性而言,《种地吧》确实可以看作选秀的变身。
不过,《种地吧》比过去的选秀节目更加极致。过往的选秀节目虽为真人骚,但其实所有内容都是通过导演组剪辑而成的。《种地吧》节目采取录播加直播的方式,不仅有每周70分锺左右的种地主线正片,以及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主的加更,节目还会定时直播,把观众称为“禾伙人”,让观众成为“云监工”,可以时刻关注种地的动向。
在直播的一个半小时里,也许只发生三五件正在进行的小事,没什么有噱头的内容,对话有时也听不清,有时人站得很远,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幹什么。但就是这种“无趣”的直播,每天结束时大约有30万人在观看。
来时光鲜 吃尽苦头
进程过半,少年们注册了公司“十个勤天”,开展了越来越多的项目,虽然欠下了很多的钱,但不耽误他们斗志昂扬、风风火火。他们经历了37次收割机陷泥、48次农机维修,这群来时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吃尽了苦头,有笑点也有泪点,让不少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形成超高的观众黏度,让《种地吧》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电子榨菜”(像榨菜一样很好下饭的视频)。
《种地吧》节目的slogan叫做“相信土地的力量”,选秀节目的观众对于这样的句式,一定很熟悉。在过往的选秀节目中,“一起相信梦想吧”“越努力越幸运”这样的口号,经常作为节目的标志出现,而比起“梦想”“舞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字眼,“土地”无疑更加切实、更加接地气。
“土地是不会骗人的”,观众们看着“种地少年”们踏实地耕种,为了土地而奋斗,克服重重关卡,最终丰收喜悦的果实,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平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