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港银行存户保障额将由现行50万元增至80万元。
推行已长达17年的存款保障计划再度优化,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存保会)建议将每个银行账户的保障金额,由目前的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预计可覆盖全港92%存户,较国际指引(90%)为高。存保会预计在完成咨询期及修订条例等事宜后,将于2025年实施。\大公报记者 彭子河
存保会展开为期3个月的公众咨询,就提出存款保障计划四项优化收集意见(详见附表)。第一、将每个账户的保障上限提升至80万元;第二、再次向银行收取建立期征费;第三、银行合并时提供额外6个月的保障;第四、银行网站及APP展示存款保障计划成员标志。
新计划2025年实施
对于保障额大幅增加六成至80万元,存保会主席刘燕卿认为,主要是考虑到获全额保障的存户比率,可由目前大约88.6%(略低国际指引的90%),提高至92.2%,同时也不致令计划成本大幅增加。她形容80万上限属于“合适”,可于加强存户保障和控制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提供存款保障涉及两项主要成本。第一、假如存保计划未能从清盘银行中全数收回已经向存户发放的补偿,便会蒙受损失,将会构成差额损失。第二、存保计划亦须就借款向外汇基金支付利息,从而产生财务成本。咨询文件指出,存保计划的成本将随着保障额增加而上升。如保障额增加至超过80万元,有关成本“将不成比例地锐增”。
此外,提高保障额也会增加计划成员(本港持牌零售银行)的财政负担,主要是银行须支付额外供款。咨询文件指出,假如保障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受保障存款总额估计由现时26090亿元,增加26.4%至32980亿元;计划成员的年度供款,会相应由现时5.81亿元,增加26.3%至7.34亿元。
新增银行合并处理方法
优化建议新增有关银行合并的处理方法,为合并后的账户提供6个月的额外保障期。据了解,假设有客户同时于银行A及银行B各存80万元,而其后两间银行进行合并,而客户资金因而集中在一个账户内。在新建议下,合并后首6个月期间,每个账户保障额将为160万元。
早前美国地区银行接连爆煲,令市场重新关注存款保障制度。存保会强调,今次建议优化措施与美国近期发生的银行业倒闭事故无关。存保会总裁何汉杰表示,存保会一般每5年就机制进行一次检讨,务求与时并进。今次检讨早于2021年开始着手,欢迎社会各界就咨询文件内的政策建议提出意见。
5年以上定存不纳保障
对于结构性存款和5年以上定存不纳保障范围,何汉杰解释,前者质素比较接近投资产品,占本港存款的比例也“近乎零”,目前市面甚少银行提供超过5年的定存,故决定不考虑纳入保障。
存保计划自2006年启动以来,曾经过两轮重大优化。第一轮是在2011年,将保障额由10万港元提高到50万港元;第二轮是在2016年,由于简化了发放补偿的程序,当局向存户发放补偿的时间由原本的42天大幅减少至7天。自计划启动以来,本港至今并没有银行倒闭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