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Ken(右,陈百强饰)对Julie(翁静晶饰)有好感。
为纪念陈百强逝世30周年,由陈百强、张国荣主演的电影《喝采》,早前以4K数码修复版再度公映。笔者看香港电影长大,惊讶和惊喜之后却有伤感,仿佛时间穿越到了多年前的夏天午后某一刻,仿佛昨日重现,再见故人,心里颇感动。\葛若凡
《喝采》(1980)是由香港导演、编剧蔡继光执导的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在此之前,蔡继光是一位出色的编剧,《喝采》也是他导演的处女作。
在那个时候,青春片还很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引领了潮流的电影。为这部电影量身打造的同名主题曲、陈百强倾情演唱的《喝采》,时至今日仍然余音缭绕。
1980年作品 手法不过时
从剧情的设计上来说,这部电影采用的是香港电影常用的单线多维叙事结构,通过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让观众了解到男主角Ken(陈百强饰)正在遭遇的青春考验和他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整体的戏剧结构只有一个主线,简洁明瞭,但多视角也达到了多主线丰富剧情立体人物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笔者认为这样高效和易于让观众理解却又不简单的结构,是经典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风靡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原因。
在故事的脉络上,采用了戏剧爆破点集中爆发在主角重大命运转折的前夕,大量的戏剧冲突伴随着负面情绪的传递,让主角在重大命运转折前处于低谷,这是典型的“悲怆式喜剧”结构,即在主角获得成功前,处于最低谷和情绪最失落的时刻,后面无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是喜剧和欢喜的,此举特别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在今天看来或者有一点老套,但在1980年来说,这样的结构显然是开拓创新的。
站在拍摄制作的角度,该片无论从镜头设计、画面构图和色彩光效来说,都十分出色,就算在今时今日,仍然是相当超前的。男女主角在图书馆初次邂逅,导演利用书架和书制造遮挡,我们只能看到女主角Julie部分容貌,让观众和陈百强一样“管中窥豹”,只有在一本书的缝隙中焦急地“窥视”美丽的Julie;这样的镜头设计,让观众可以在一部青春片中带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官感受。而男女主角在夕阳泛起金光的水边奔跑追逐,最后在一片金光之中初吻,都非常唯美……就连青春的那些伤痕,兄弟反目,叔叔去世,自己不被理解,都用了镜头语言、构图和灯光效果的方式来表达Ken的心境。到了今天,这些设计也是颇为超前的。比起今天“快餐式”的青春片,《喝采》更像一部香港都市的青春田园诗。
斯人已逝 光影镌刻永恒
11月3日,今届金鸡华语影展的闭幕电影,便是4K数码修复版的《喝采》。作为一个从小父母工作很忙,经常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和录像带长大的孩子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并不催泪,却让我颇为伤感,就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年少时期的那个午后,就好像时空穿梭昨日重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能回忆起青涩的少年时期,是令人感动的。
陈百强离世已整整30年了,就连在片中戏分不多的张国荣,也离开我们20年了。斯人已逝,音韵犹存。看到经过先进技术4K数码修复后的电影,仿佛他们还在我们身旁。笔者相信,虽然时间无情,但光影是可以永恒的,他们还会像陪伴我们一样,陪伴以后的一代又一代人。
这部电影的重映,正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是Ken,在这里我想点一首歌,给我一位失去联络的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