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成效显著/资助大学初创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24-02-22 04:02: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静音科技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陈书宇认为,特区政府对创科发展的支持力度远胜不少地区。\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谈及特区政府对绿色科技等创科产业的支持,除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制订发展大方向外,各资助计划亦发挥关键作用。静音科技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陈书宇特别提及,“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向六所大学提供资助,支援科技初创企业将研发成果商品化,及后又为有潜力的大学初创企业,提供与私人投资一比一的资金配对,促使很多大学的好技术走向市场。

  香港有世界级的大学及科研人才,科研成果颇丰。然而,如何将科研转化为商品,则考起了不少大学教授。陈书宇表示:“‘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看似不起眼,但它向香港的大学教授、学生或校友团队成立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资助,以促进研究成果商品化。”

  他表示,每年资助金额百多万元,部分则几十万元,但却能激励推动科研走出大学,推向市场。

  让技术与资本联系

  陈书宇指出,香港的大学有很多出色的科研成果,但可能因技术太专业,甚至财金界也没有理解,但获资助的项目,均属千挑百选的好东西,经过计划协助下,让技术能达到市场化要求。“有些技术非常好,但成本太贵,以致无人问津,但资助计划让技术既符合市场要求,又顾及成本因素,简单而言,做到性价比很高,较易获市场接受。”他形容,资助计划发挥技术及资本的联系角色。

  在有关资助计划下,六所大学每所每年可以获上限为1600万元的资助;每间初创企业在“原有计划”及“延伸计划”下,可分别得到为期不超过3年的资助,每年上限为150万元。资助会在特区政府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后,以发还款项方式向大学发放计划拨款。

  陈书宇形容,近年特区政府不断推出各项支持政策,例如:创新园、去年设立了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等等,均为出色的政策,但坦言推动创科及绿色科技,不是一时三刻能见成果,没有十年根本难有所成。“像是名酒路易十三为例,酿酒师这辈子基本上没有可能饮到自己酿的酒,但特区政府在绿色科技走对了路,且做得比我预期多了不少,只要持续下去,将来定有成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