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哑女陈语彤(左)、惠君长期受校园霸凌,好在彼此是依靠。
面对暴力霸凌,受害者可怜,而冷眼旁观者、纵容者,才是悲剧的根源,这是正在香港上映的内地电影《默杀》带给观众的启示。当校园欺凌者、沉默者、偷拍者汇聚在一个故事,当校园悲剧、家庭暴力、未成年性侵等敏感社会话题交织在一个悲剧当中,以暴止暴就是唯一选择?\刘韧之
校园霸凌可怕之处在于一个人要面对一群人,反抗很无力,再加上无人伸出援手之痛,受害者只能跌落无尽深渊。电影《默杀》就是以校园霸凌为切入点,讲述由此引发的人性之恶,当悲剧发生之后,救赎者的缺失,令一切都变了形,只有死去的少女、绝望的母亲、失去理智的父亲、被杀害的施暴者……
悬疑中深挖人性
导演柯汶利并没有将更多注意力投射在霸凌如何发生的原由,影片开始就是一个被做成墙上标本的被霸凌的女学生陈语彤(王圣迪饰),率先调动起观众对于霸凌者的愤懑,之后的故事发展,导演也延续其在执导《误杀》时的一贯风格——“情节强、节奏快”,然而跟一般犯罪悬疑类型片不同的是,《默杀》并没有聚焦如何侦破由霸凌延伸的刑事案件,而是深挖人性:当所有人都是沉默者,沉默就会滋生恨和杀意。
电影中,案件起初被害人、施害人明显,线索好似不言自明,但伴随情节推动,故事开始变得如打开套娃一般,层层相扣,并多次“扭桥”,出人意料,却又能自圆其说,将观众始终置身于紧张的故事情境。众人的命运,可悲可叹,却在复杂人性纠葛之间,不仅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更在校园欺凌之外,引向深渊——围绕被家暴的陈语彤尚有其母亲李涵(张钧甯饰)、被暴力对待的未成年人、学校教育的缺失等一系列敏感而尖锐的社会问题。
或许因为如今的观众多喜欢看短视频,导演在运用镜头语言方面,也会强调感官刺激,甚至多个场景叙事都是在一个密闭空间进行,从而牵引观众的观影情绪。但所谓过犹不及,原本深刻的剧情主题,却被炫技的镜头,冲淡了浓烈。
演员表现到位
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演员的演绎同样重要。张钧甯饰演的母亲,正如她的台词所说:“我只是一个妈妈”,将各种情景下的母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演绎角色本身的爱女之心、强烈的控制慾、绝望、心碎、为女儿愿意牺牲自己的各种情绪,再加上十分到位的眼神戏,令整个形象丰富而立体,令人产生共情。
香港演员吴镇宇饰演一个警官,虽然在影片当中,如同一个事件的“闯入者”,但也真实展现角色的处境和心理;王传君作为当中头号嫌疑犯林在福,演绎出失去女儿惠君(徐娇饰)后的痛不欲生,以及其后的毁灭一切的疯狂心理,令人印象深刻。
年轻演员方面,王圣迪饰演的角色,因为是一个哑女,全程都没有对白,但也凭肢体动作等,传递强烈却又静默的复仇情绪,而徐娇客串出演的特殊学生,出场戏分不多,也演活一个深陷学校霸凌者的无助和悲情。
不过,戏中也有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之处,譬如如此一个夹杂复杂人性的案件,侦破关键不是线索的积累和推敲,而是一部偷拍者的DV机拍到的内容,且内容清晰、角度到位。再者,校园霸凌的缘由是普通学生对于特殊学生的歧视,那为何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可以身处一个学校?不过剧中的故事发生地,并没有明确指代,姑且算是导演的一个设定。
欠缺人性的欺凌者、无助的弱势群体、事不关己的冷漠旁观者,导致几乎全员毁灭的终局。如何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导演只是给出一个惨烈的结果,却没兴趣深挖背后的人性根源,而是以“平庸之恶”的姿态给一切收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