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成立的实验室“开研”昨日开幕,希望运用创新科技,推动本港纺织及时装业可持续发展。下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服装回收分类系统,每日回收量可达1吨。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本港纺织时装业带来变革,香港再工业化可望迈出新的一步。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成立的实验室“开研”(Open Lab)昨天正式开幕,该中心旨在透过可持续的技术推动纺织及时装业发展。“开研”位于将军澳创新园的先进制造中心,占地达20,000平方呎。据悉,该中心将成为研发空间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以支持纺织业科研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大公报记者 唐雪婷(文) 唐雪婷、张凯文(视频)
“开研”实验室开幕
据介绍,在香港创新科技署的支持下,“开研”获得多个行业持份者的广泛协助,推动时装纺织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表示,当前的创新和科技是企业升级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政府十分重视智能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应用,以减少对土地和劳动力的依赖。基于香港具策略性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基建设施,以及有利创新的环境,“开研”的成立不仅支持HKRITA的科研项目,还将其解决方案扩展至工业规模的应用。
港再工业化迈新步
据了解,“开研”通过展示创新的解决方案、为业界建构全方位合作平台、为解决问题提供资源,为纺织、製衣和时装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灵活的技术方案,为香港再工业化创造条件。该中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回收生产线“创研坊”和组合研究空间“时尚未来研究所”。其中,“创研坊”专注于大规模回收废旧织物,而“时尚未来研究所”则致力于水耕棉花的无地域限制种植。
HKRITA于2006年成立,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拨款及香港理工大学承办。研发中心行政总裁葛仪文指出,回收的废旧织物将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服装回收分类系统进行分类,以提高回收效率,减少人力需求。在棉花种植方面,他则表示,目前正由最难种、最特别的品种“长纤棉”入手,在可控环境及适当光谱下,令植物无需杀虫及减少90%用水量,并注入二氧化碳使棉花生长更健康,亦能减碳环保。
目前市面大部分衣服由聚酯和棉混纺制成,回收旧衣物时,要将混纺织品分离,但目前技术分离比率低,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另一部分“创研坊”,这部香港研发的水热分离机器,运用温度和压力,可以大大提升混纺织品的分离比率,实现逾九成回收率,每日回收量1吨,将于11月投入运作。
推动纺织时装业可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自2020年至今,经由政府拨款、H&M基金会等多种资金来源支持,整个研发项目获8200万元资助。研发中心主席杨敏贤表示,“开研”的核心在于促进科研成果在业界的应用。HKRITA将继续致力于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的支持,开发可持续及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造福香港本地企业、区域性供应商,以至全球品牌。H&M基金会Strategy Lead Christiane Dolva对业界未来的发展感到兴奋,同样期待该中心的解决方案能推动纺织及时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