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数码港元再测试 涉离线支付

2024-09-24 05:01: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右)及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总监周惠强。\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金管局启动“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11组不同行业的参与机构就三大主题进行试验,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和离线支付,进一步探索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到的新型数码货币的创新用例。金管局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与入选机构紧密合作,并在2025年底前公布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基于目前数码人民币已经广泛发行,甚至已经能接通“转数快”系统,即使将来推出“数码港元”,要连接数码人民币亦无需太多场景测试。\大公报记者 蒋去悄

  随着“数码港元”项目的研究由“数码港元”扩展至对数码货币生态系统更全面的探索,金管局将“数码港元”项目更名为“数码港元+”。同时,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测试将由“可用”转向“好用”,目前包括“转数快”在内的电子支付方式已经相当方便,全新的电子途径需要更加“好用”以引起市民的兴趣,希望进一步提升“数码港元”或代币化存款的支付效率,并降低成本。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说,暂时没有计划推行第三阶段。

  研究项目扩展 易名“数码港元+”

  李达志表示,目前数码人民币已经广泛发行,甚至已经能接通金管局的“转数快”系统,在香港的实际使用环境已无太大障碍,相信即使将来要推出“数码港元”,要连接数码人民币亦未见太大技术障碍或需要太多场景测试。

  第二阶段预计约12个月,较第一阶段更长。其间将就三大主题进行试验,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和离线支付,并有11组机构入选参与相关用例的探索。入选机构亦会研究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的新型数码货币在实际场景中的商业可行性。

  第一大主题是代币化资产结算,共有4组用例,其中恒生银行、Aptos Lab及波士顿顾问公司将测试在公共区块链上使用“数码港元”结算代币化基金的商业价值;汇丰银行将测试数码货币如何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环境的授权协议上安全地运行,以储存和转移价值、充当代币化资产的结算货币,以及保护个人私隐的功能。

  第二大主题是可编程性主题,共有5组用例,其中Mastercard、开泰银行及天星银行将探索使用“数码港元”促进本地和国际贸易融资;中国银行(香港)将搭建基于联盟链运作的数码港元基建,联合新辉(建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合作伙伴创建链上的智能合约,来实现专款专用及预付场景下的有效应用;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将测试向商户规模化实施可编程预付,评估采用不同区块链基建实施“数码港元”的设计;恒生银行将测试“数码港元”如何有助开发新一代具开放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的数码奖赏平台。

  将与私营数码货币比较

  第三大主题是离线支付,共有2组用例,交通银行(香港)及中国移动将测试使用储存在手机SIM卡中的“数码港元”,以实现离线支付和转账;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将探索提供匿名的“数码港元”钱包及透过双离线方式使用“数码港元”进行支付。

  第二阶段将比较公营的“数码港元”及其他私营的数码货币,以更全面评估“数码港元”的无风险特性是否能为个人和企业带来独特好处。这将有助金管局了解一个与时俱进的数码货币生态系统中,在设计、实施和运作方面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

  李达志提到,尽管市场希望“数码港元”或代币化存款能解决一些痛点,但有些障碍并非出自技术性问题,反而可能是商业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从技术上看本港的士可以使用电子支付,但受装置、费用及交更等因素限制难以普及,即便推出“数码港元”或代币化存款也未必能得到解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