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的地位持续得到巩固。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今年8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为4.69%,虽然较7月份的历史高位4.74%轻微下滑0.05个百分点,但已是连续10个月在4%以上,国际支付排名同样连续10个月为全球第四大,紧次于美元(49.07%)、欧元(21.58%)和英镑(6.5%)。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马若微认为,有五大原因令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持续上升,包括: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及与东盟、非洲等地区的贸易深化,促使更多跨境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金融市场开放,吸引外资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国坚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充分确保人民币的信用稳定;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令人民币支付渠道更加便捷高效。
贸易融资占比5.95% 世界第二
另外,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5.95%,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强化。境外投资者持续买入中国债券,截至8月底持仓规模约4.6万亿元人民币,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7%,较2023年底上升0.3个百分点。\大公报记者 蒋去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