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文化名家香江足迹】 系列九/红腔在香港形成并得到认可 红线女 南国红豆粤韵流芳

2024-11-23 05:01: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红线女早年摄于香港。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就能听到红线女的声音。红线女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深远,是当前粤剧最活跃、最大的流派之一。“如今大家熟知的红腔,就是在香港形成并得到认可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主任黄芳如是说。\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在众多南来文人中,有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的身影。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出生于广州西关的一个殷实家庭。由于母亲一系同粤剧有着较深渊源,红线女从小在粤剧的薰陶下成长。

  香港拜师学艺 立志成戏又成人

  1938年,日寇燃起的战火在中国迅速蔓延,红线女一家因战争被迫逃难到澳门。当母亲提出希望女儿去学戏时,父亲坚决反对,认为“成戏不成人”。当时,红线女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成戏又成人”。随后,红线女赴香港拜舅妈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攻占香港后,强迫演艺界开工演出,以粉饰太平。广东顺德籍粤剧大师马师曾组织“太平剧团”,在两广地区“以演代战”。离开香港后,红线女经人介绍参加了马师曾的剧团。此后,唱功不俗的红线女,成了太平剧团的第三花旦,随马师曾和演员们一路走一路演。1943年7月,在肇庆演出《软皮蛇招郡马》时,红线女的一次成功救场让她升为正印花旦。那一年,她19岁。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再度定居香港。1947年,对于红线女来说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正是这一年,她开始接触两个新的艺术品种,一是灌录粤剧唱片,二是作为粤剧演员投入电影的拍摄工作,由此开始了剧、影两栖的艺术道路。

  在香港红线女拍过近百部电影。无论是粤剧电影、时装片还是文艺片,无论是风尘女、名女人还是劳动妇女,她都信手拈来。《红白金龙》、《啼笑姻缘》、《胭脂虎》、《慈母泪》……逢新片上映,观众祝贺她演出成功的花牌甚至曾有三层楼那么高。

  “电影赋予我的,绝不仅仅是名利,它最使我迷恋、珍惜的是,它就像一面镜子,忠实地记录下我的每一次表演,既可以看到何处有长进,又可以看到哪里还有不足,敦促我向更完美的境界进取。电影教会我把握体验和体现之间的微妙关系,潜移默化地滋养、丰富了我的舞台表演艺术。”红线女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电影生涯。

  《一代天娇》奠定“红腔”基础

  在电影艺术事业红极一时的时候,红线女对粤剧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步。1951年,红线女参与创作并首唱《一代天娇》主题曲,她在潜心研究粤剧前辈歌唱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兄弟剧种如京腔、昆腔演唱艺术,以及西洋美声唱法为己所用,使唱腔突破原有的格局,让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也正式诞生。

  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红线女依然不满足,她组建起了“真善美剧团”。真善美剧团排的第一部剧是根据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改编的。由于剧里的女主角蝴蝶夫人是一名日本歌妓,为了更好地演出其风韵,红线女一行人远赴日本,走遍东京、大阪、神户、镰仓、奈良等城市;走访底层平民,拜访士绅富人,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参观了为小津安二郎发行电影的松竹电影公司,观看他们的布景制作,为演出搜集音乐、舞美资料。

  《蝴蝶夫人》正式演出时,戏中的部分场景还融入电影元素,一帮电影界的朋友帮助她,实现一边演出,一边缓缓落下银幕,同时放映主角的回忆画面。这种新颖的粤剧形式,吸引了当时许多留洋归来的年轻人,粤剧不再是他们刻板印象里的旧把式。此后,红线女还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了《清宫恨史》等剧,为香港粤剧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在香港红透半边天的红线女,始终有一个困惑:“这种艺术上的追求与向往是不能仅以高额的票房价值来作弥补的,我希望客观能有更好的创作条件,让我在艺术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红线女《红豆英彩:我与粤剧表演艺术及其他》)一直到1955年,当她应邀参加建国6周年国庆观礼活动,亲眼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新面貌,看到文艺工作者受到社会尊敬的现状,红线女深深触动,也终于有了答案。于是,1955年年底,红线女抛下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位置和优越的物质条件,来到广东粤剧团工作。红线女曾公开表示,此后的10年是她艺术生涯中最具创造力的10年。

  “红线女在回到广州之后,与香港各界,特别是文艺界、粤剧界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次应邀回到香港演出。”黄芳认为,最值得记录的是1980年红线女带领广东粤剧团赴港澳演出。那是红线女自1955年回广州工作以来首次赴港澳演出,火车抵达红磡车站时,香港市民早已闻风而来一瞻红线女风采,当地报纸称之为掀起了“红线女旋风”。

  “香港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剧影两栖的红线女,真正在香港影坛闯荡的时间,不过短短八年,留下的电影作品却有近百部,其中《秋》、《家家户户》、《天长地久》三部更入选“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

  1998年,香港有关机构举办了“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50周年纪念展”。红线女深受触动,曾公开表示:“香港没有忘记我。我爱香港,香港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香港是我艺术的发祥地。几十年来,我常常为之魂牵梦绕──这颗东方明珠在我心中所占据的位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

  如今,香港星光大道上镌刻着红线女的手印,进一步体现红线女对香港电影的巨大贡献与影响力。

  2025年是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红线女艺术中心将联手多家机构在北京及粤港澳大湾区推出系列纪念活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