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文化名家香江足迹】系列十四/博古通今的国学泰斗 饶宗颐 香江鸿儒 学艺双携

2024-12-28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饶宗颐。

  饶宗颐是当代的国学泰斗,在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被誉为“国学大师”。自一九四九年来到香港,饶宗颐不仅任教于香港多所学府,在学术上著作等身;还在艺术上独创风格,走到哪里,就绘画到哪里,在香港各地留下艺术足迹,学艺双携。\大公报记者 李兆桐

  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季”的国学大师季羨林曾言,“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饶宗颐学富五车,在香港日思夜想的就是游览历史古蹟,埋头到学术和艺术里面。终其一生,饶宗颐耕耘多个学术领域,著述无数;又创作融书法、绘画、古文字学等多学科交织的艺术作品,为香港留下宝贵的学术与艺术财富。

香港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条件

  饶宗颐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安,一九四九年来到香港定居,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后又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大学等学府。饶宗颐认为,香港为他在学术及艺术上的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条件,世界各地的汉学研究情况,香港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在一九七八年退休后,适逢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他充分利用内地新出土的文献与古代典籍,又提出了推陈出新的学术观点。博古通今的学术成就,让饶宗颐成为中西汉学界公认“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

  饶宗颐生平共出版百馀种学术及艺术著作、一千馀篇学术论文。他曾讲自己是很幸运的,“比起明清的学者,我能亲眼看到很多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要更努力地去进行研究。”饶宗颐利用香港的优势,积极参与中外各大研讨会,又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书稿,穷尽一切可用学术材料。

  许多学者对饶宗颐的学术成就较为了解,可是对他在艺术上的讨论则较少。得益于广博的知识储备,饶宗颐的艺术创作将历史、宗教、哲学、文字研究、书法、绘画、诗词文学等融会贯通,相互印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饶宗颐自小在潮州秉承家学,得以在当时潮州最大的藏书楼中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看过很多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如任伯年的真迹。后师从杨栻,又受到海派文化艺术的薰陶。来到香港,饶宗颐与当地收藏家刘作筹交往,得见虚白斋书画收藏。接触了这些珍贵的作品后,饶宗颐又孜孜不倦地进行临摹学习,最终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是绘制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饶宗颐都得心应手,还能运用自己在诗词和文字研究上的知识为作品题跋,可以做到如此的艺术家在当代已愈来愈少。

寻访香港历史古蹟

  饶宗颐书法植根于古文字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学者陈民镇认为,饶宗颐在甲骨学的研究中注重基础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相比前人的研究,学贯中西的饶宗颐精通多国语言,更涉猎梵文这一“绝学”,可以将不同的古文字作比较研究。饶宗颐在香港的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一书以贞人为纲,就甲骨卜辞作综合研究,着力于殷礼的钩沉与殷商史的重建,是“甲骨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饶宗颐都信手拈来,更将自己对古文字的研究融入书道。经过对金石碑帖、简牍帛书、秦砖汉瓦的临摹学习,饶宗颐将自己的学术知识与书法技艺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者蔡典娉在论文中指出,饶宗颐“对碑铭帖卷的各种书体均有涉略,打造出奇逸古拙、大悲大喜的独特书风书貌”。饶宗颐书法和学术水平都同样卓越,古今实不多见。

  饶宗颐来到香港,首要的事就是调查香港本地的历史古蹟,不管是宋皇臺、青山禅院这些古蹟,还是散落在香港各处的摩崖石刻,他都不辞辛劳亲身游历。这些对香港历史的研究影响着饶宗颐描绘香江风貌的绘画。他曾有诗云:“故乡随脚是,足到便为家。”饶宗颐的足迹遍布香港,在各处写生作画,作诗题词。不管是大屿山还是屯门青山,昔年留下的足迹,成为了他笔下《雨中大屿山》、《青山山色》等作品。仿佛写日记般,饶宗颐绘遍香港,将眼中所见尽收录于《香江情怀》书画专集,足见其对香江浓厚深情。

独创“饶荷”画法

  饶宗颐在艺术上最独特的创造非他的“饶荷”莫属。饶宗颐自七十年代较多绘写花卉,以荷花为主,早年笔法近于“四僧”中的石涛。其后,饶宗颐探索各种画荷的新方法,以金或银墨来勾写荷花造型,然后填以红色,有时也用敦煌白画笔法,或在泼墨泼色后用金或墨来勾外形,用千变万化的手法勾画出他“心中的荷花形象”。

  二○一八年,饶宗颐仙逝,享年一百零一岁。及至百岁高龄的他,在二○一六年还举办了“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随着年龄的增长,饶宗颐笔下的“饶荷”越发多姿多彩,反映了他心境的变化,“心中的荷花形象”在百年的岁月中不断焕发光彩。

  饶宗颐一生不懈探索,学术与艺术互益互补,不愧“学艺双携”的宗师之名。饶宗颐之女饶清芬表示,作为家人,饶宗颐是一位好父亲,作为学者,饶宗颐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宗匠,“很可惜我们这些后辈还达不到父亲的境界”。作为饶学研究基金永远会长,饶清芬携手各大“饶学”研究机构举办了“桑梓岭南:饶宗颐在大湾区”学生比赛,期望大湾区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饶宗颐的故事,传承他的学术与艺术之路。比赛在日前落下帷幕,吸引了来自香港及澳门的一百三十位师生参与,继续书写着饶宗颐在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的故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