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开年看发展.市场创新/港拓大宗商品 助国家争取定价权

2025-01-16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邓淑德(左一)认为,香港要发展大宗商品,特区政府的政策支援是不可缺少。\大公报摄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建立大宗商品生态圈。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最新发表研究报告建议,香港通过绿色金属交易作为切入点,开展大宗商品市场,协助国家取得大宗商品定价权。研究报告总共提出20项政策建议,包括设立绿色金属和关键矿产全球交易中心,打造大湾区“香港+1”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等。业界人士认为,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为争建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利基。\大公报记者 周宝森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昨日发表《基于产业需求发展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策略及建议》研究报告,冀通过发展大宗商品市场,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并且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提供贡献。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指出,大宗商品涉及品类繁多,建议缩窄选定三类产业金属,分别是大宗原材料、关键金属与先进材料,以及绿色金属,而绿色金属应成为香港大宗商品类别的第一考虑。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表示,绿色金属一方面是指用于绿色产品的金属,如铜、锂、镍、钴、稀土等;另方面是指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生产的钢、铝等金属。香港具多项发展绿色金属商品市场优势,包括香港现时在绿色金融发展进程处理全球前列,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倡珠三角设交割仓 扩物流基础

  香港曾经出现商品交易所,可惜最终结业告终。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认为,研究该案例时发现,该交易所主要从事商品相关金融服务,欠缺实体产业支撑。业界人士称,过去厂商在内地建设生产基地,香港即使要开拓大宗商品市场,也欠缺产业支撑。不过,近年厂商选择在东南亚地区设生产线,大宗商品生态圈出现转变,对香港发展商品市场提供有利环境。

  因此,该基金会建议设立的大宗商品市场,争取能够有产业配合,同时设立交割仓,而限于香港土地问题,在珠三角城市选址建立交割仓是值得探讨的选项。借鉴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模式,探索在大湾区海岸线沿线寻找具有航运物流基础的片区,延伸香港机场、码头等物流腹地。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称,今次研究报告不限于提出意见或建议,下一步会继续推动在香港建立大宗商品市场。不过,除商界参与,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相信,来自特区政府的政策支援是必不可缺少的,例如特区政府可以订定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蓝图,游说中央给予政策支持,促成部分大宗商品交易,由内地转到香港进行;争取内地支持以香港为主导制定绿色金属的大宗商品交易规范、标准。

  建设商品通 连结内地与国际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建议借鉴“深港通”“沪港通”模式,套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及结算,建设“商品通”,从而连结内地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鼓励内地大型国企、央企等参与香港大宗商品交易,允许国企、央企等在一定额度内的合约在香港进行交易,使用人民币、港元、美元等多币种结算。总括而言,若果香港成功建立大宗商品市场,将有助国家取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