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东西影画/影版《长安的荔枝》从小人物看“盛唐职场”

2025-08-03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影版《长安的荔枝》从小人物看“盛唐职场”

  暑期档历来是影视人的“兵家必争之地”,电影版《长安的荔枝》于7月18日在内地上映,8月7日将在香港上映,至今热度和口碑都在不断攀升,几乎可以肯定是春节档后第一部票房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影片,更被多家媒体预定年度十佳并喊出1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预期,香港资深电影人鲍德熹称赞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也应推荐为参奥作品。”\华 明

  大多数观众对唐玄宗杨贵妃、安史之乱“知其然”,但对“一骑红尘妃子笑”是怎么回事,“不知其所以然”。《长安的荔枝》突出了马伯庸同名原著主线,在熟悉背景和新鲜题材两者的缝隙间展开了故事:长安小吏李善德(董成鹏饰)必须在杨贵妃生日当天把岭南的荔枝送到长安。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唐代,荔枝保质期短和山长水远的极端矛盾,一下子就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在男主角身上,确立了贯穿全篇的悬念。

  影片的主线非常清晰、动力和张力十足,叙事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又错落有致。《长安的荔枝》讲述的不仅是如何完成一个任务的故事,更是对人性中坚守初心、真诚善良和积极向上的歌颂。

  李善德当“荔枝使”,极似当年单位“选坏人”。为了完成指标,那个出去为大家打开水的人回到办公室时,已经“众望所归”中选。这种无奈与挣扎,让李善德抱着有去无回的态度与妻女告别,硬着头皮南下。如同现实中许多打工人在巨大的压力和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时,虽有怨言却也只能尽己所能。这种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让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在“唐代职场”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也让观众对他接下来的命运充满了同情与期待。

  为了完成送荔枝任务,李善德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持和智慧。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运用数学、统计学及统筹学的知识,从保鲜和运输两方面入手,不断试验。

  善良和真诚为李善德赢得了许多助力。他与商人苏谅(白客饰)结下友谊,后者为他提供经费支持,在权贵将他逼到无路可走时,又不计前嫌现身护航;他尊重峒女阿僮(庄达菲饰),从她那里学到了荔枝的品种特性和储存方法;他善待林邑奴(刘俊谦饰),也因后者危机时刻舍命相救,李善德才得以逃过截杀回到长安。

  从历史缝隙切入再返回

  在男主角李善德排除万难“闯关打怪”过程中,写他的专业能力、写他坚定不移,写他善良助人,他挣扎求生的背后不仅是为了妻女情感、家庭责任,还有人生价值,书中的金句也被保留在此:“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影片让观众有共鸣,人物让观众能共情,思想深度体现在批判性。故事从历史的缝隙切入,又回归到历史之中。李善德的荔枝冒险之旅,看似是小人物的个人奋斗史,实则是对盛唐朝廷的一次深刻剖析。

  李善德并非完人。在专业领域他出类拔萃,关键节点还要依靠好友杜少陵(张若昀饰)点破时局,方才茅塞顿开。李善德亲眼目睹送荔枝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直面权贵杨国忠(刘德华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右相可知道将一甕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在岭南要毁多少棵树?多少骑手奔波涉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这一问,如同一记重槌,敲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上,也将影片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一刻,李善德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九品小吏,而是一个为民请命的英雄。他的质问,不仅是对杨国忠等权贵的控诉,更是对腐朽朝廷的批判。也通过这一情节,保留了小说的精髓。

  从小说到电影,从长安到岭南,《长安的荔枝》对盛唐的还原、对影像的追求可谓诚意满满。不说演员的服饰妆造,高频剪辑后仍扑面而来的布景道具,只看李善德从长安到岭南不同的地理、植被变化,就有满目苍翠猛虎出没的高山、狂风大雨的暗夜渡船、流民逃难的荒地、星罗棋布的湿地草原……后半段一人粗的荔枝树被腰斩也是真树真砍,更有几十个“荔枝骑手”纵马驱驰,上百辆荔枝车成行成列“回长安”。都说美术占电影制作费的大头,剧组辗转七地拍摄,即使有数码技术帮忙,这种为了一个镜头转换一个场景“手工打磨”的精神也值得点赞。

  一切景语都是情语。镜中通肠粉、虾饺、鲜荔枝,呈现了岭南的烟火气和松弛感;熙来攘往的商贾,市列珠玑的氛围,千年商都的开放繁华扑面而来;高潮段落李善德带给夫人的木棉花因风而起,将“一骑红尘”直观再现,更让爱情、亲情、友情昇华,直达观众眼中心中。

  影片把见人见事又极具电影感的众多场景串珠成链。最终,一盘荔枝越过重重宫闱端上桌去,在满台水果中并不显得特别,甚至贵妃根本没吃一口……见微知著,意境深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