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快消 > 酒水 > 正文

白金酒“脱茅”后,营销奇才蔡芳新默许其标榜茅台家族?

2023-08-24 10:53:02大公快消 作者:黄春蕊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消费界的液体黄金,白酒行业向来不缺投资者。在行业巨头茅台的引领下,酱酒也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

  在酱酒转为高质量、渠道竞争阶段时,大批量业内外资本和企业入局酱酒。比如2022年12月,“瓜子大王”陈先保旗下的洽洽食品也入股了贵州酣客君台酒业。

  但对于资本、企业来说,布局酱酒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据酒业家《2021-2022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约占我国白酒产能的8.4%;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约占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的31.5%;实现利润约780亿元,同比增长23.8%,约占我国白酒行业利润的45.8%。

  也就是说,酱酒不足一成的产能却贡献了白酒业将近一半的利润,这无疑令各路资本更想挤进这个赛道里分一杯羹。

  然而,卖白酒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深耕市场、渠道布局等都需要大量时间、财力支持。基于此,酱酒赛道逐渐进入“大浪淘沙”的中场阶段。

  或许是为了维护品牌价值、赢得更好的企业发展,贵州茅台决定退出官司缠身的白金酒公司。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白金酒依然在官网首页醒目地标注着“茅台家族”字样。

  茅台决定退出“负面缠身”的白金酒公司

  据了解,贵州茅台于2009年创立了品牌“白金酒”,而白金酒公司原名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018年,茅台集团还曾喊出“将白金酒打造为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单品”的豪言。

  不仅如此,茅台集团还任命时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的张城,担任白金酒公司的法人、负责人等职务。不难看出,贵州茅台对白金酒公司抱有不小的期望。

  但事与愿违,经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初至2019年3月,张城利用职务便利,在承接基酒供应业务、基酒价格调整、基酒赊销、白酒外包装材料采购、货款拨付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3418.762万元。于2020年11月,张城因受贿罪获刑13年。

  在张城获刑前一年,白金酒公司法人由张城变更为范庆华。随后几年,该公司还发生了三次法人变更。包括2021年12月28日,法人由范庆华变更为郑悄然,2022年4月11日,再次变更为冯铖。

  但在冯铖上任两个月后,贵州茅台决定退出白金酒公司,这也意味着冯铖将成为白金酒公司法人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

  企查查显示,2022年6月21日,白金酒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白金酒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持股40%为第一大股东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保健酒业”)退出股东行列,原本为该公司二股东的北京白金至尊酒业有限公司新增40%股份至75%,另外还有北京裕恒安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5%,国信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文化”)持股10%。

  对于贵州茅台的退出,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表示,茅台是为了降低与子品牌以及合作品牌的风险。而主动降低股权比例是有利于品牌的聚焦以及长远的利益。

  白酒营销专家、知名白酒分析师蔡学飞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白金酒本身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有许多官司缠身,以及许多相关品牌宣传风险,这对茅台整体品牌形象不利,也不利于茅台长期品牌价值维护。特别是随着“千亿茅台时代”的到来,以及茅台想要进军世界五百强,必然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品牌形象管理和内部效能提升。像白金酒这种合资公司的产物,实际上已经不符合茅台目前的发展态势,也不符合茅台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说,退出也是一种事实的切割,有利于品牌的聚焦以及长远的利益。

  其实,贵州茅台“割舍”白金酒的局面并不让人意外。早在2018年7月,茅台集团发布内部通告,称旗下白金酒公司所生产的白金五星级酒未经集团审批,在网络购物平台销售时,以“茅台集团出品原浆酒”为噱头宣传,存在夸大宣传,内容误导公众的嫌疑。

  2019年2月,白金酒公司又因在生产经营中屡次违反茅台集团品牌管理规定,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对茅台品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彼时,茅台集团决定不再授权白金酒公司使用集团知识产权,生产业务由保健酒业公司接管。

  但是,对于茅台下发的通知,白金酒公司置若罔闻,依旧在产品宣传时打着茅台的旗号。据了解,于2021年5月,“嘎子”的扮演者谢孟伟在直播时曾销售过一款“白金醇酒”,而该酒瓶瓶身和外包装均注明生产厂家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白金酒公司曾用名)。

  彼时,像白金酒公司、保健酒等茅台子公司,大都主要负责生产、销售茅台贴牌、开发产品。在蔡学飞看来,虽然贴牌酒在自身销量中不占多数,但这些产品的卖家在外大多打着厂家的旗号进行营销宣传,可能会出现虚假宣传、低价销售等乱象,对酒企品牌自身带来很大的伤害。为了防止这些产品对其主力品牌的过度稀释,维护高端形象,酒企们不得不对这一模式动刀。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也认为,对于目前如日中天的茅台集团需要稳健经营,需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保护茅台的“金字招牌”。从茅台集团发展贴牌经营到今天限制或清理贴牌酒经营的做法中也可以看出,集团品牌管理方面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性,牺牲眼前蝇头小利是在对茅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营销大师蔡芳新接盘后
  白金酒还在蹭“老东家”的热度


  除了公司名称的变更,白金酒公司法人、董事长由冯铖变更为蔡尚更,最终受益人为曹小停(直接或间接持股60%,为实控人),刘国富、周丽娟、李筑冉退出主要人员行列,新增吴鹏、肖松志、蔡芳坤、段世迎、王金国,另外还有蔡芳新、陈宁、林国良、林汉武四人。

  在上述人员中,蔡芳新、曹小停、蔡尚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查查显示,曹小停和蔡尚更均为白金酒现任大股东北京白金至尊酒业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持有公司80%、20%股权。同时,蔡芳新、曹小停、蔡尚更还出现在首辰控股(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信息中,三者分别持有公司70%、15%、15%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首辰控股董事长蔡芳新还有着“营销大师”的称号。公开资料显示,蔡芳新曾先后创立了背背佳、好记星、8848手机、白金酒、董事长、高尔夫等著名商业品牌,这些品牌的创始人行列中,还有小罐茶创始人兼董事长杜国楹的身影。

  除了大股东的背景引人侧目外,白金酒公司第三位大股东国信文化也不容小觑。企查查显示,国信文化的法人、董事长、实控人为福建莆田系商人林国良。公开资料显示,林国良最早由船运起家,但和其他莆田系老板一样,他曾于2005年出资成立南京南医大友谊医院有限公司,而后又创办了新三板上市企业华韩整形。借此机会,林国良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在2013年11月之后,林国良渐渐淡出华韩整形,并在两年后将持有的32.05%股权转让给了凯辉投资咨询(上海)。在此期间,林国良跨界到白酒领域,进入白金酒公司。

  但是,“营销大师”和“莆田商人”都没有得到白金酒公司的青睐。尽管股权变更后白金酒公司与茅台再无关系,但至今该公司产品、官网等依旧印有“茅台”字样。

  可以说,白金酒十分“热爱”茅台家族。在白金酒官网Banner上,可以看到“茅台家族集团出品”、“茅台家族白金酒”等字样,而且公司旗下白金系列、龙头马系列、原牌酒系列、封坛酒系列等众多产品包装上仍然印有“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字样。
  随后,大公快消查询了京东、淘宝,发现上述两平台“9年老店白金酒酒类旗舰店”、“7年老店白金酒类旗舰”等店铺售卖的白金酒产品,依旧印有茅台集团字样。
  但是,在7月20日举办的“白金酒公司2023年年中市场工作会议暨公益捐赠仪式”(以下简称“7月20日工作会”),白金酒方面甚至还提到:白金酒(红坛、金坛、紫坛),白金封坛酒(N5、N15)稳步发展,成为茅台家族核心大单品;原牌酒后来居上,成为茅台家族明星产品。但是,在茅台集团官网集团成员部分中,并未看到任何有关白金酒的公司。
  同样是在7月20日工作会上,白金酒公司总顾问戴传典也提到,“白金酒作为茅台家族的重要成员、战略品牌、战略大单品,已经走过了14年的发展历程,为酱香酒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戴传典还是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在官方公众号“贵州白金”发布的文章中,白金酒方面也如实介绍了戴传典,但“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金酒公司总顾问”的长职称,以及茅台二字,似乎都可能会让读者忽略“原”字。

  对此,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给出九字评价——“打擦边球、蹭茅台热度”。

  事实上,为了“茅台家族”的名头,白金酒也作出过“努力”。去年7月,在白金酒公司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上,该公司透露已与茅台集团保健酒公司合作,后者每年将向贵州白金酒公司提供优质酱香酒酒体约4000吨。但自始至终,白金酒方面一直都未透露公司产品销量,其中暗藏的猫腻令人疑惑颇多。

  市场上关于白金酒采购基酒的谈论也从未停止,比如“白金酒很有可能是销售量大于采购量”。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茅台集团的基酒贵,为了“茅台家族”的名义白金酒需要买一点“挂羊头”,后续很有可能在小作坊买便宜大量基酒来勾兑成“白金酒”产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方案可以让白金酒公司“名利双收”。

  基于此,大公快消先后致电白金酒、保健酒公司,但截止发稿,均未有人接听。

  在肖竹青看来,白金酒脱离茅台保健酒公司以后,生产数量、生产质量、销售服务履约状态、客诉处理质量都是茅台集团不可控的,此时白金酒还在标榜“茅台家族”属于典型的“打擦边球”。

  虽然当年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和茅台保健酒公司为了实现业绩增长目标大力发展各类贴牌酒,但由于当时的夸大宣传和割韭菜模式的招商营销给茅台集团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如今白金酒公司的做法,肖竹青建议茅台集团有关部门抓紧时间维权。

  事实上,失去了茅台品牌效应加持的白金酒,其业绩可谓是一落千丈。据贵州省阳光产权交易所消息,2020年,也就是茅台不再授权白金酒公司使用集团知识产权后,该公司营收为1.40亿元,净利润-7891.75万元。2021年1月1日-11月30日,该公司公司营收为1.265亿元,亏损343.5万元,总资产约3.6亿元,总负债约为1.58亿元。
  其实,也并非只有白金酒一家在“蹭”茅台的热度,市场上茅台的贴牌、模仿甚至抄袭产品层出不穷。企查查显示,今年5月,北京福气连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气连连传媒公司”)就因将贴标酒虚假宣传成茅台酒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0万元。

  经市监管局调查,福气连连传媒公司的主播人员为了增加销售,明知该酒生产企业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不是“茅台酒厂”,仍故意多次通过上述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方式来欺骗、误导消费者关注和购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在《情况说明》中也明确“茅乡名家名作酒梅兰竹菊是其经销产品,直播间宣称‘全球限量发行19999套’的说法与实际不符”。

  此外,近期还有一款名为“屌茅酒”、售价1499元/瓶的产品引发公众关注。对此,蔡学飞表示,这种产品的出现充分反应了中国酒行业目前的混乱,更凸显了中国酒行业严重缺乏自律精神。从市场来说,中国酒是社交性产品,是个人审美与品味的象征,所以这种争议性产品不可能成为老百姓正常的酒类消费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猎奇与围观心理,当然也会让普通老百姓对于中国酒行业产生了太多不好的负面联想。这也注定了这个品牌走不远。
  在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看来,茅台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他向大公快消表示:“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均没有喝过茅台酒(特指飞天茅台酒),但是他们把喝到茅台酒视为美好生活的体现之一。所以,每当出现恶意碰瓷时,需要有关部门来处理,毕竟品牌美誉度是企业的底线之一。对于茅台而言,少数的恶意碰瓷不会带来影响,毕竟多数消费者都清楚此茅台非彼茅台。但是,如果不加以制止,一旦此类现象泛滥,对于茅台而言则百害生。”
责任编辑:王杰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