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汾酒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报。在白酒行业竞争加剧、整体环境承压的背景下,汾酒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实现稳健增长,展现出其强劲的发展韧性,也印证了汾酒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与品牌影响力。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汾酒实现营业收入239.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5.05亿元,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不仅为全年业绩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彰显了汾酒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汾酒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从行业趋势与企业战略视角展开深度点评,主要围绕“高质量增长、全国化扩张、结构化布局、文化赋能”四大维度:
一、行业分化期里的“高质量增长”样本
肖竹青指出,白酒行业已由高速粗放增长进入“深度分化期”,汾酒上半年仍能实现营收239.64亿元、净利85.05亿元的正增长,体现了其在行业整体降速背景下的“发展韧性”。他认为,汾酒把“稳健压倒一切”写进2025年营销总纲,主动降速、稳价、稳渠道,用结构优化替代规模冲动,为行业提供了从“求速”到“求质”的转型范式。
二、“全国化2.0”与渠道深耕的协同发力
针对汾酒省外市场的亮眼表现,肖竹青表示,汾酒上半年省外市场收入142.66亿元,同比增长25.65%,占比已超六成。肖竹青在多地调研后发现,汾酒通过“200万个付费终端”直供体系,把利润留在渠道,激发了经销商与烟酒行的推销热情;西安、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高增长正是这一策略的直接结果。他总结道:“省外市场的高增长不是简单的招商铺货,而是靠价格管控、利润保障和终端动销三位一体换来的可持续扩张。”
三、产品矩阵“抓两头带中间”的护城河效应
在产品策略层面,肖竹青将汾酒的布局概括为“玻汾夯基、青花拉升、老白汾与巴拿马补位”的架构:玻汾凭借“平民价位+高品质”的定位持续放量,稳固了大众消费基本盘;青花系列(尤其是青花20、30)在600元以上高端市场实现15%以上增速,打破了“清香型白酒无高端”的行业认知,成为利润核心引擎;老白汾、巴拿马等次高端产品则精准承接消费升级与宴席场景需求,实现20%左右增长。这种“高、中、低”全线覆盖且重点突出的矩阵,让汾酒在行业需求下行周期中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四、品牌与文化的长期主义价值沉淀
肖竹青还特别提到,汾酒在“一带一路”沿线700多场推广活动、海外体验中心和文化杏花村酒家的落地,既扩大了国际空白市场,也把清香型白酒的文化故事讲到海外,构建了未来5-10年的品牌复利。
肖竹青认为汾酒2025年上半年的“低单位数增长”并非乏力,而是有意的“深蹲起跳”:用稳健取代冒进、用结构升级取代规模冲动、用渠道深耕取代简单招商。这一系列动作既夯实了清香品类与酱香、浓香“三分天下”的行业地位,也为2025全年业绩“超预期”奠定了制度与文化基础。
展望未来,汾酒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与渠道优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续写酒业发展的新篇章。